7月1日,一天滿滿的行程,從興國烈士陵園到瀲江書院再度過紅軍橋前往毛主席赴長岡鄉(xiāng)調查紀念館和訪問老紅軍鐘發(fā)鎮(zhèn)同志;聆聽烈士的英勇無畏,重溫革命傳統(tǒng)精神,聽老一代講少年參軍往事,接受革命傳統(tǒng)教育。雖然步行了二十多公里,但我們仍然很興奮,興許是那些永駐心間的感動給了我們前進的動力。
“八女浣衣”“馬前托孤”“紅土地上的‘望夫石’”等感人的故事至今還縈繞耳旁,奏響著驚天動地的激流之歌。不是因為那場景有多壯舉,而是因為八女那份真摯的愛國情;不是因為女兒不重要,而是因為肩上那份革命的責任;不是因為等待很輕松,而是因為內心深處那份永恒的真愛。八女浣衣,幕后最美革命英雄。為紅軍洗衣,為紅軍做飯,無不體現(xiàn)出興國女子高漲的愛國熱情。馬前托孤,英雄母親李英群瀟灑的跨上馬背,將未滿月的女兒托付給群眾,讓人感動的涕淚并下、濕盡衣襟。紅土地上的“望夫石”,守望滄桑七十載,堅信丈夫必勝歸的池煜華老人,更讓人感受到那份偉大的愛情。
“寧肯前進一步死,決不后退半步生”這是烈士們英勇的真實寫照。在興國烈士陵園,烈士墻上有許多四個字的乳名,如“張三月生,王四月生,張八月姑”,介紹人特別強調這些四個字乳名的烈士都是參軍壯烈犧牲的當?shù)匚闯赡耆?。因為在興國當?shù)赜羞@么一個習俗,出生后先給孩子起個乳名,這樣寓意更容易養(yǎng)大;然后到十八歲才給孩子起大名,寓意長大了。
萬里長征路,里里興國魂。革命紅軍鐘發(fā)鎮(zhèn)爺爺,九十多歲高齡,仍有著康健的體魄和活躍的思想。他深情的回憶到,1932年,年僅13歲的他還在列寧小學讀書,因為心中那團熊熊燃燒的愛國情,他果斷參加了紅軍,參加了北上抗日系列戰(zhàn)爭,走上了萬里長征路??邕^湘江、烏江、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爬過雪山,走過草地……無論刮風下雨,不分白天夜晚,夜以繼日的勇往直前。在雪地了一大竹筒的姜湯喝的一干二凈;在草地里,一雙雙嶄新的草鞋磨得體無完膚……聽完老紅軍,艱苦奮斗、拋頭顱灑熱血的英勇事跡,內心深處為之震撼。最后老紅軍真誠的說到,感謝共產(chǎn)黨讓中國人民越來越富裕了,讓大家過上如此美好的日子,也期待著新生一代能下定決心好好學習,將來為黨作出更杰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