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定材料:
四川涼山州木里藏族自治縣俄亞納西族鄉(xiāng)小學校長王偏初是鄉(xiāng)里第一個考上師范院校的大學生,畢業(yè)后主動選擇回到家鄉(xiāng)。32歲成為全縣最年輕的校長。他任校長期間,學生人數(shù)倍增,最多時達到800多人。他徹底改變了山鄉(xiāng)小學的面貌,被大家親切的稱為塞西古寨的“掌燈人”。他嚴格管理、狠抓教育教學。近幾年,全縣升學考試中,該校畢業(yè)班升學率在同級同類學校中一直名列前茅,學校連續(xù)三年獲得木里縣中小學管理綜合評估一等獎。2013年,兩名從俄亞小學走出去的學生,考上了木里縣最好高中,刷新了俄亞小學歷史,王偏初得知兩個孩子家境貧寒,決定資助每人每學期1000元。
請根據以上材料,寫一篇議論文,700字左右。
要求:論述深刻,條理性強;結構完整;語言流暢。
【范文】
奉獻一生,無悔的選擇
“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教師任重而道遠,肩負著知識和道德的雙傳遞使命。也正是由于這種任務的艱巨性,一旦選擇了教育之路,就意味著用生命去奉獻才可能達成樂果,正如眾多的最美鄉(xiāng)村教師那樣,雖然失去舒適的生活、優(yōu)厚的條件,卻托起了學生的夢想。每一位老師都應該像他們那樣,身懷為教育奉獻一生而無悔的情結。
用扎實的知識基礎托起奉獻的情結。于丹深解《論語》,凈化學生的心靈;易中天以《諸子百家》武裝學生的頭腦;袁騰飛用精深的歷史知識助力高考學子;徐特立白天教學,晚上拜師,四十幾歲仍然赴法勤工儉學;張美麗、張秀麗自費學習盲文教授給特訓學校的孩子們。這些優(yōu)秀的老師,不停地豐富自己的知識,不斷地深入學習,打牢自己的知識基礎,因為他們明白:沒有知識就不能教育學生,就不能授業(yè)解惑,更談不上奉獻教育。知識是教育的最基本元素,擁有扎實的知識基礎,才有資本現(xiàn)身教育。
用親身實踐的精神演繹奉獻的情結。著名教育家張伯苓身上有很多教育范例值得學習,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以身作則戒煙的故事。他看到一名學生因為吸煙把手指燙了很多傷疤,就勸他戒煙,保持身體健康;這名學生卻反問他:您不是也吸煙嗎?從此,他決定與學生一起戒煙,把自己的煙以及煙桿都銷毀了。張伯苓用他的親身實踐告訴我們:奉獻教育就等于奉獻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習慣、興趣、愛好以及其它一切,并要以親身實踐的精神去落實,以身作則。
甘為人梯,讓他人踩踏;勇為紅燭,讓他人光明;寧做春蠶,讓他人衣錦。這就是教師應有的生活,奉獻一生,選擇了,就不后悔,用自己的無華換取學生的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