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花燈。鬧花燈是元宵節(jié)日慶典規(guī)模最大、喜慶氣氛最濃的一種習俗。民諺云:“三十(指除夕日)的火,十五(指元宵)的燈?!彼凶顫夂竦挠螛飞?,故稱鬧元宵。其主要內容在燈,故又稱燈節(jié)。
隋唐燈節(jié)極盛,一般從十三“上燈”開始,十四日為“試燈”,十五日為“正燈”,十八日為“落燈”。據唐人鄭處晦《明皇雜錄》載:“上在東都,遇正月望夜,移仗上陽宮,大陳燈影,設庭燎,自禁中至于殿庭,皆設蠟燭,連屬不絕,時有方都匠毛順巧思,結創(chuàng)繒彩為燈樓十二間,高一百五十尺,懸珠玉金銀,微風一至,鏗然成韻。其燈為龍鳳虎豹之狀?!绷頁宕跞试!堕_元天寶遺事》載:“韓夫人(楊貴妃二姐)置百枝燈樹,高八十尺,豎之高山,上元夜點之,百里皆見,光明奪月色也?!笔r可見一斑。
到宋元時期,京都燈市常常綿延數十里。燈會的時間,漢朝只限于正月十五一夜,而唐玄宗延長到三夜,到明朝規(guī)定從正月初八一直持續(xù)到正月十八。燈市所用的彩燈,也演繹出橘燈、絹燈、五彩羊皮燈、無骨麥秸燈、走馬燈、孔明燈、牡丹燈、蓮花燈、曼陀羅燈、動物燈、佛塔燈、珠子燈等等。制燈的原料除絲綢、彩紙、鳥羽外,還有琉璃、羊角、云母、五色蠟紙、菩提葉、羊皮、玳瑁等。唐宋時期,府署衙門、貴族富室常于元宵節(jié)慶期間,或搭彩樓,或設山棚,或造燈山,再配以彩燈千盞,美不勝收。
更多信息請查看節(jié)日.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