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jié)猜燈謎。唐朝燈會中還出現(xiàn)了雜耍技藝,宋代開始有燈謎,明朝又增加了戲曲表演。其中燈謎經(jīng)過歷代發(fā)展創(chuàng)造,妙意橫生,生動活潑,饒有風趣,直到今天仍然十分盛行。所謂燈謎就是將謎語貼在燈上,讓人一面賞燈,一面猜謎。謎底多著眼于文字意義,如一個字,一句詩,一個物或一個名稱。由于燈謎都難以猜中,如同老虎難以被射中一樣,所以也稱為“燈虎”(也叫文虎)。燈謎是我國獨創(chuàng)的語言藝術,春秋時代就有將接近迂回且掩飾的句子做成“隱語”,到漢魏時才開始稱為“謎”。漢武帝時東方朔就善隱語,曾與武帝寵臣郭舍人說隱語于武帝前,深得武帝信任。南宋后才有人將謎語寫在燈上,在上元節(jié)讓人猜燈謎。也有人引用猜謎有所謂“射覆”的方法,稱之為“射”燈謎。自此以后,每逢元宵節(jié),全國各地都舉行燈謎活動。
燈謎活動,明清相沿成習,形式多樣,內(nèi)容更加豐富。據(jù)《剪勝野聞》記載:明太祖朱元璋有一次在上元夜微服觀燈,有一處燈謎畫了一個赤足大腳婦人,臉兒似馬長,懷抱一個大西瓜,沒人猜出是什么意思。朱元璋一見大怒,因為他的馬皇后是淮西人,他幼年又當過和尚,他認為這“懷西瓜”是隱喻“淮西”,又用西瓜比喻光頭,于是第二天就下令大戮百姓,本為民間娛樂,卻不料無意之間,招來一場橫禍。到了清代,康熙、乾隆皇帝也喜歡猜謎語、作謎語。
燈謎亦有各種不同的格式,制作燈謎者除了必須有巧心慧思外,亦必須通曉天文地理。
謎語有謎格二十四種,常用的有卷簾、秋千、求鳳等格,已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民俗文化。迄今為止,中國最大的一次燈謎盛會當屬1979年在南京舉行的“九城市燈謎會猜”,設有燈謎上萬條,三天里參加者達兩萬多人次。
更多信息請查看節(jié)日.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