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資料】
近期,記者在走訪樓市時了解到上海有一個隱秘的灰色市場,專門通過“假結婚”的方式幫人騙取購房資格。“假結婚”就是真的辦理婚姻登記手續(xù)。讓一些沒有購房資格的購房者,通過中介找人辦理真實的結婚手續(xù),達到具備購房資格買房的目的,但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支付給中介以及“假結婚”對象一定的報酬。有的中介辦理一單就要收取5到10萬元的費用,房屋交易流程結束后,雙方再離婚。目前這些中介組織已經(jīng)把假結婚打造成一條成熟的“產(chǎn)業(yè)鏈”。
【標準表述】
一直以來都存在著:有需要才會有市場的現(xiàn)象。購房者擁有了購房資格,假結婚對象有了一筆額外收入,而掙錢、掙快錢,是假結婚對象的主要目的。因此,對他們來說登記結婚只是走一個簡單的程序,購房結束后,程序解除。
但是,那些通過假結婚進行房產(chǎn)買賣的人需要承擔假結婚帶來的巨大經(jīng)濟風險,同時還可能面臨假結婚引發(fā)的各種糾紛。
根據(jù)我國現(xiàn)行的法律來看,公民完全有結婚和離婚的自由,不能從法律的角度認定其婚姻無效,或者是追究法律責任,只能從道德層面給予譴責,但后者對于“假結婚”的約束力量微乎其微。這是法律法規(guī)的真空和法律意識的缺失,是假結婚行業(yè)得以發(fā)展的直接導火索。
法治化的過程就是法律權威不斷建立、法律信仰不斷形成的過程。法律的突出作用是強制性和懲罰性,讓人們僅僅是被動地、機械地服從法律的同時培養(yǎng)人們的心理認知和情感認同,從而形成良好的習慣。
【具體措施】
第一,做好普法宣傳工作,提升人們對法律的認識,形成人人尊法、敬法、知法、懂法、守法、愛法、護法的法治氛圍。
第二,完善法律法規(guī),在政策制定上面需要更加細化,如通過離異的時間,包括購房行為房本上署名雙方的人名的年限等做約束性要求,這樣就可以規(guī)避掉通過假結婚來獲得購房資格的可能性,從而更好地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