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無限好
——李商隱《登樂游原》新解
徐應佩(江蘇南通師范學院中文系教授)
李商隱的五絕《登樂游原》(一作《樂游原》):“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膾炙人口,久傳不衰。詩中無僻詞冷典,似乎人人都可通解。其實不然,歷來有兩種傾向,一種將理解的重心放在“只是近黃昏”上,緣此而認為“此詩憂唐祚將衰也”(《唐詩品匯》楊誠齋語);“以末句收是‘向晚’意,言外有身世遲暮之感”(《詩法易簡錄》);紀昀說:“百感茫茫,一時交集,謂之悲身世可,謂之憂時事亦可。”總之,都認為“美景不常”。惟有今人周汝昌先生將重心放在第三句上,他說:“你看,這無邊無際、燦爛輝煌、把大地照耀得如同黃金世界的斜陽,才是真的偉大的美,而這種美,是以將近黃昏這一時刻尤為人驚嘆和陶醉!”周先生將此文付諸《唐詩鑒賞辭典》,見辭典1136頁。因其有別常說,辭典編者于周先生文末加上一條按語:“本文解《樂游原》,意見頗新,可備賞析。但古典文學界對此詩素有不同意見,以為‘只是’當即現(xiàn)代語義‘只不過’‘但是’‘怎奈’之類意思。……此問題值得繼續(xù)探討。因附志并存。”(第1137頁)我認為周先生所解并非無理無據(jù)的標新立異,而恰恰深獲玉溪之詩心句意。我同意周說,今再加以申述。
首先,關(guān)于關(guān)鍵詞“只是”的解釋。古代的“只是”并不同于現(xiàn)代漢語的“只不過”“但是”“怎奈”之意,“只是”是一個復合詞。“只”原寫作“祇”,作現(xiàn)代漢語“正好”“恰恰”講,原無表示轉(zhuǎn)折語意的用法。作為范圍副詞的“祇”(只)和時間副詞“正”,屬同聲紐(zh),按聲類義訓,可通用。張相干1945年編纂之《詩詞曲語辭匯釋》:“只,語助詞,猶著也。讀張恥切。”如《詩經(jīng)·何人斯》;“胡逝我梁,祇攪我心”,“祇”即為“正好”“恰恰”意,唐代“祇”已寫作只,如賈島《訪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其中的“只”即作“正”“就”講。李商隱另有一首名詩《錦瑟》:“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其中的“只是”即作“就是”講,強調(diào)當時已然,這些都無轉(zhuǎn)折之意。按此理解,三、四句意便是:正當近黃昏之際的夕陽無限美好。
其次,夕陽的意象在唐代并非都是衰颯、沒落的情緒,不少詩人還常贊美夕陽。鄭谷《夕陽》:“夕陽秋更好,瀲瀲蕙蘭中。極浦明殘雨,長天急遠鴻。僧窗留半榻,漁舸透疏篷。莫恨清光盡,寒蟾即照空。”王之渙的《登鸛雀摟》:“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夕陽下美景輝煌,激起更上一層樓的愿望。杜牧《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劉禹錫有詩句云:“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李商隱《晚晴》詩名句:“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李商隱集子中共有三首《樂游原》詩,除了這首五絕外,另有一首五律,一首七絕。馮浩在《玉溪生詩注》中認為“與五絕同慨”的七絕詩為:“萬樹鳴蟬隔斷虹,樂游原上有西風。羲和自趁虞泉宿,不放斜陽更向東。”最后兩句也是表現(xiàn)了對夕陽的留戀之意。羲和,是神話中駕馭太陽之神。虞泉,指黃昏。說羲和駕著太陽奔跑,一直到黃昏時才停步休息,不肯讓夕陽調(diào)頭向東方升起。
贊美夕陽光彩而無好景不常的衰晚意識,這也符合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所謂大器晚成,是到了夕陽階段,人們的知識積累、經(jīng)驗淀聚,趨于成熟老到。就如一出戲在落幕前正是高潮所在,趨向高潮的瞬間是最精彩的時刻。葉劍英所言“老夫喜作黃昏頌,滿目青山夕照明”也是贊賞黃昏前的夕陽。鄧小平耄耋之齡還南巡,其南巡講話掀起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新高潮,為我國于新世紀打開新的篇章繪就了藍圖,吹響了號角,指明了道路,夕陽紅得多么絢麗,何等輝煌!
太陽落山前呈紅色,是因為紅色光波最長,傳得最遠(交通指示燈綠行紅停即利用這一原理,紅燈易于為人發(fā)現(xiàn)),夕陽紅值得贊美歌頌,中央電視臺《夕陽紅》專題欄目,喬羽為之所寫的主題歌,其詞曰:“最美不過夕陽紅/溫馨又從容/夕陽是晚開的花/夕陽是陳年的酒/夕陽是遲到的愛/夕陽是未了的情/多少情愛/化作一片夕陽紅。”
近黃昏時的夕陽正是“無限好”的時刻,我們贊頌它,珍惜它。宋代程明道的《修禊事》詩的末句就道出了留戀夕陽之情:“未須愁日暮,天際是輕陰。”綜上所述,再統(tǒng)看李商隱這首詩,詩人“向晚意不適”,為了解除這“不適”,想到去往可以飽覽長安全貌的樂游原,登原后見到無限美好的夕陽,金光燦爛,照得天地通明,精神大振,“不適”之情驅(qū)除凈盡,不由歡呼“夕陽無限好,正是近黃昏”!如果末句再轉(zhuǎn)入無奈好景不常,覺得看到的夕照中的天開圖畫,“一入黃昏,萬象都滅”,豈不是較先前的“不適”更為不適了么?由此可見,一首看似言簡意明的詩,鑒賞時因涉及文字訓詁等問題,以及鑒賞時的著眼點的不同,也會出現(xiàn)甚至完全相悖的結(jié)論。緣此也透露出如何正確鑒賞古典詩詞的一些消息。
1.用文中的知識,解釋古今異義字“只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寫文中贊美夕陽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們?yōu)槭裁磿澝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對李商隱的《登樂游原》的理解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與提示
1.古義:《詩經(jīng)·何人斯》中的“只”用“祗”字,是“正好”“恰恰”的意思。唐代“祇”字已寫作“只”。賈島的《尋隱者不遇》“只在此山中”句,李商隱《錦瑟》“只是當時已惘然”句中的“只”字,都當“正”“就”講,故而古義“只是”是“就是”之義。今義:“只是”是“只不過”“但是”“怎奈”之義。
2.①鄭谷《夕陽》:“夕陽秋更好,瀲瀲蕙蘭中。極浦明殘雨,長天急遠鴻。僧窗留半榻,漁舸透疏篷。莫恨清光盡,寒蟾即照空。”
②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③杜牧《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④劉禹錫有詩句云:“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⑤李商隱《晚晴》詩名句:“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⑥葉劍英所言:“老夫喜作黃昏頌,滿目青山夕照明。”
3.就如一出戲在落幕前正是高潮所在,趨向高潮的瞬間是最精彩的時刻。夕陽正是這種落幕前的高潮之景。對于人生來說,所謂大器晚成,是說到了夕陽階段,人們的知識積累、經(jīng)驗淀聚,趨于成熟老到。
4.李商隱這首詩,詩人“向晚意不適”,為了解除這“不適”,想到去往可以飽覽長安全貌的樂游原,登原后見到無限美好的夕陽,金光燦爛,照得天地通明,精神大振,“不適”之情驅(qū)除凈盡,不由歡呼“夕陽無限好,正是近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