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聲慢》(泛讀課文)
《作家作品》
李清照我國文學史上宋代著名女作家,女詞人;
北宋為金國所滅,她與丈夫避亂江南,丈夫去世,晚景凄涼。
作品集《漱玉詞》。
《聲聲慢》是詞調(diào)名。
《課文講解》
一,本文主旨
抒寫晚年孤苦無依的生活境況及內(nèi)心深處無比深沉的哀愁。
二,課文串講
上片。“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卻是舊時相識”描寫殘秋時分的愁苦孤寂的心情。
第一小層:“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描寫自己孤寂冷清的環(huán)境,凄慘的心情;
第二小層:“乍暖還寒時候——晚來風急”,描寫殘秋,天氣變化無常,自己身體和情緒雪上加霜。
第三小層:“雁過也,——卻是舊時相識”,描寫大雁南飛引起對丈夫的思念,感慨自己無法返家。
下片。描寫苦愁的心情。
第一小層:“滿地黃花堆積——如今有誰堪摘”由菊花,感慨自己的身世;
第二小層:“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描寫自己度日如年。
第三小層:“梧桐更兼細雨——點點滴滴”秋雨梧桐如灑不完的傷心淚。
第四小層:最后一句??偨Y全詩,感嘆自己的孤苦無依。
《學習要點》
1,概括這首詞的情感內(nèi)容。
一是孤苦寂寞;二是由此而生的愁苦心情;其情感是低沉悲痛的。
2,劃分此詞鋪敘景物的層次。
共分為五層
第一層,氣候變化,自己難以將息;
第二層,風急;
第三層,大雁;
第四層,菊花;
第五層,秋雨梧桐;
3,疊字的言語特點。
“尋尋覓覓”寫心理:“冷冷清清”寫環(huán)境:“凄凄慘慘戚戚”寫感受;
突出豐富了這些詞語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這些詞多是齒音字,聲音短促,增加了凄涼感覺。
《天凈沙》(重點課文)
《作家作品》
馬致遠元代雜劇家,散曲家;有“曲狀元”之稱;
與關漢卿,白樸,鄭光祖合稱“元曲四大家”。
代表作《漢宮秋》。
《天凈沙秋思》是一首散曲,屬于小令,被稱為“秋思之祖”。
《天凈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題目。
《課文講解》
一,本文主旨
表達了游子思歸,倦于漂泊的情感。
二,課文串講
全曲分為三層。
第一層:前三句。描寫三種不同的景象;
第二層:第四句。然是描寫景物,起到過渡的作用。
第三層:第五句。點明題旨。
《學習要點》
1,掌握此首曲的情感內(nèi)容。
作者一生都是在漂泊之中。這種長期在外的生活,使他飽嘗羈旅行役之苦。此曲就表達了游子思鄉(xiāng),倦于漂泊的情感。
2,重點掌握曲中點明題旨的句子。
“斷腸人在天涯”集中體現(xiàn)了曲的情感內(nèi)容,起到點明題旨的作用。
3,重點掌握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寫作特點。
有四句寫景。
第一句,“枯藤老樹昏鴉”。枯藤上纏繞老樹,樹上息著烏鴉??墒谷松鋈松t暮之感。
第二句,“小橋流水人家”。透出溫馨寧逸,使人更產(chǎn)生漂泊之苦,產(chǎn)生思鄉(xiāng)之意。
第三句,騎在瘦馬上的游子迎著蕭瑟的秋風,無家可歸。
這些明為寫景,卻寄寓作者的寂寞,愁苦,倦于漂泊的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4,重點掌握寫景句子,在感情色彩上形成對比關系。
第一句,第三句,與第二句,在感情色彩上面形成了鮮明對比。前者悲涼,蕭條;后者溫馨,寧逸;兩組景物從相反的角度表現(xiàn)了相同的游子思鄉(xiāng)之情,體現(xiàn)了“相反相成”的藝術辯證法。
5,重點掌握“鼎足對”的形式。
詩詞中對仗多兩句相對,此首曲中三句相對,似鼎之三足,所以叫做“鼎足對”。開頭三句每句都寫三種景物,名詞之間不用動詞連接,造成九個名詞,九種景物并置,產(chǎn)生強烈的視覺效果。
《重點段落分析》
全曲。
《前赤壁賦》(重點課文)
《作家作品》
蘇軾見前面《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介紹。
《前赤壁賦》是一篇文賦,即散文化的賦。本篇具有文賦的主要形式特征:主客對答,抑客伸主。
《課文講解》
一,本文主旨
通過泛舟赤壁之下的所見所感,以及主客之間的相互辯駁,反映了作者由故作曠達到陷入苦悶,又由苦悶轉(zhuǎn)為解脫的思想過程,表現(xiàn)了作者雖身處逆境仍然熱愛生活,積極樂觀的人生
態(tài)度。
二,課文翻譯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同客人乘船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徐吹來,江面水波平靜。舉起酒杯,邀請客人同飲,吟詠《明月》詩篇的“窈窕”一章。一會兒,月亮從東山上升起,徘徊在斗牛兩個星宿之間。白茫茫的霧氣籠罩著江面,水光與夜空溶成一片。我們聽任葦葉般的小船在茫茫萬頃的江面上自由飄動。多么遼闊啊,像是凌空乘風飛去,不知將停留在何處;多么飄逸啊,好像離開了人世,無拘無束,飛升變化,登上仙境。
于是,喝著酒,快樂極了,敲著船舷唱起來。歌詞說:“桂木的棹啊,蘭木的槳,拍打著清澈的江水啊,船兒迎來流動的波光。多么深沉啊,我的情懷,仰望我思慕的人啊,他在遙遠的地方。”客人中有吹洞簫的,按著歌聲吹簫應和。簫聲嗚嗚,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傾訴,余音悠悠,像一根輕柔的細絲線延綿不斷。簫聲啊,能使?jié)摬卦谏顪Y中的蛟龍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婦啜泣。
我不禁感傷起來,整理好衣襟,端正地坐著,問客人道:“為什么會這樣呢?‘’客人說:”‘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這不是曹孟德的詩嗎?向西望是夏口,向東望是武昌,山川繚繞,郁郁蒼蒼,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擊敗的地方嗎?當他奪取荊州,攻下江陵,順長江東下的時候,戰(zhàn)船接連千里,旌旗遮蔽天空,在江上灑酒祭奠,橫端著槊朗誦詩篇,本來是一代的英雄啊,可是現(xiàn)在卻在哪里呢?何況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魚打柴,以魚蝦為伴侶,以麋鹿為朋友。駕著一葉孤舟,在這里舉杯互相勸酒。像蜉蝣一樣地寄生在天地之間,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顆谷粒,哀嘆我們生命的短暫,而羨慕長江的流水無盡無休。希望偕同仙人遨游,與明月一起長存。我知道這是不可能忽然得到的,因而只好把簫聲的余音寄托給悲涼的秋風。“
我說:“您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吧?江水總是不停地流逝,但是它始終沒有消失;月亮總是那樣有圓有缺,但是它始終沒有增也沒有減。這是因為,要是從它們變化的一面來看,那末,天地間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發(fā)生了變化;要是從它們不變的一面來看,那末,萬物和我們都是永遠存在的,又何必羨慕它們呢?再說,天地之間,萬物各有主人,假如不是為我所有,即使是一絲一毫也不能取用。只有這江上的清風和山間的明月,耳朵聽到了,就成為聲音,眼睛看到了,就成為顏色,占有它們,無人禁止,使用它們,無窮無盡。這是大自然的無窮無盡的寶藏,而我能夠同您共同享受。”
客人聽了之后,高興地笑了。洗滌杯子,重新斟酒。菜肴果品已經(jīng)吃光了,酒杯菜盤雜亂地放著。大家互相枕著靠著睡在船中,不知不覺東方已經(jīng)發(fā)白。
《學習要點》
1,重點掌握本賦的情感變化線索。
以作者情感變化為貫穿全文的內(nèi)在線索。樂——悲——喜。樂(假樂)——悲(真悲)——喜(思想解脫后真喜)。
第一層,描寫作者泛舟赤壁,起遺世獨立,羽化登仙之感。
第二層,描寫作者聽到蕭聲之悲發(fā)問,引起客人關于人生無常的議論。
第三層,描寫作者對客人議論的反駁,闡述“變”與“不變”的道理,轉(zhuǎn)悲為喜,主客精神得到解脫。
2,掌握文中描寫的清風,江水,明月的寫景句及其與抒情的關系。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月出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文中抒情與寫景的關系:作者在充分感受了清風,明月,江水的美好之后,才產(chǎn)生如在天空遨游之感和絕塵而去之情;
文章說理也與景物有關聯(lián)。如“客”關于生命短促的議論,都是結合自然景物來說理的。“哀吾生之須臾”與“羨長江之無窮”緊扣江水。“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以長終”緊扣明月。等等
文中先寫景,然后因景生情,借景寓理,三者互相生發(fā),互為表里。
3,重點掌握主客問答,實質(zhì)反映了作者思想矛盾的兩個對立方面。
“客”是虛設的人物,作者以之代言,表示作者思想中消極的一面。“主”即“蘇子”使自己的形象,表示自己思想中積極的一面。主客對答,以主說服客,反映了最終積極思想戰(zhàn)勝了消極思想。
4,重點掌握對簫聲的描寫。
從三個角度描寫:直寫簫聲;描寫余音;描寫簫聲產(chǎn)生的藝術效果。
《重點段落分析》
一,第三段。“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1,分析此段的思想內(nèi)容。
蘇軾借水與月的景物闡述了“變”與“不變”的道理。
2,“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得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表現(xiàn)作者隨遇而安的思想。
3,采取的表現(xiàn)手法是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
二,“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托遺響于悲風。”
1,“吾”“子”各代表:吾代表作者樂觀曠達的胸懷;子代表作者政治失意的苦悶;
這段話的意思;人生短暫,生命無常的消極人生態(tài)度。為后文倡導樂觀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
設置靶標。
描寫的景物有;江水,清風,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