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壓縮非重點支出,減少對績效不高項目的預算安排。各級政府要堅持過緊日子,中央部門要帶頭,一律按不低于5%的幅度壓減一般性支出,決不允許增加“三公”經(jīng)費,擠出更多資金用于減稅降費,堅守節(jié)用裕民的正道。
【解析】
今年出現(xiàn)一個熱詞是“節(jié)用裕民”。節(jié)用裕民這個熱詞,來自于《荀子·富國》“足過之道,節(jié)用裕民,而善藏其余”,意思是講政府要節(jié)約費用,使民眾富裕。之所以當今成為熱詞,就是想讓政府把行政開支壓縮下來,更多的財富和開支用到民生的支出上。
政府帶頭過緊日子,就是重拾艱苦奮斗作風。我們黨靠的就是艱苦奮斗起家,也靠它不斷發(fā)展壯大。少了這個優(yōu)良傳統(tǒng),過去的民族獨立和今天的國家發(fā)展,都是一句空話。而政府帶頭過緊日子,就是政治清明,打造廉潔、透明政府的方向。
當然,“政府要帶頭過緊日子”,也不一定就意味著行政開支越少越好,而是應(yīng)該有一個科學合理的預算。該花的錢還是要花,政府的工作成本也很大,在花錢這件事上,也不能一味加以批評。
首先,要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切實增強節(jié)儉意識,特別要嚴格控制“三公”經(jīng)費和一般性支出,努力降低行政運行成本,精打細算過日子,絕不“瞎折騰”,絕不亂花錢,真正做到不該花的錢一分也不花,該花的錢也要省著花。
其次,要不斷提高財政資金效益,集中財力辦大事,把有限的財政資金真正用在刀刃上。尤其要切實強化過緊日子的思想,在加強財政收入管理、做到應(yīng)收盡收的同時,更多在強化支出管理上下功夫。
最后,政府“過緊日子”決不能停留于喊口號,更不能止步于短期實踐,須將過“緊日子”當成一種“新常態(tài)”,融入“一盤棋”進行統(tǒng)籌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