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 《季氏將伐顓臾》 前:“從”;后“在”
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 《寡人于之國也》 “和,同”
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同上。 “比”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前赤壁賦》 “被”
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 《答李翊書》 引出賓語,不用譯出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季氏將伐顓臾》 “因?yàn)?rdquo;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寡人于之國也》 “用”
斧斤以時(shí)入山林。 同上。 “按照”
皆以力戰(zhàn)為名。 《李將軍列傳》 “憑借,靠”
卻賓客以業(yè)諸侯。 《諫逐客書》 “來”
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 《秋水》(“而”之后部分同之前部分,在語意上是連貫承接的。又叫“順接”。解釋“和,就,才……”)
萬川歸之,不知何時(shí)止而不盈。 《秋水》(“而”之后部分同之前部分,在語意上是轉(zhuǎn)折相反的,又叫“逆接”。解釋“卻,但是”)
望洋向若而嘆曰…… 《秋水》(表示“望洋向若”修飾“嘆”,是“嘆”的方式。又叫“前偏后正”)
胡皆引兵而去 《李將軍列傳》 (用法同上句)
人不獨(dú)親其親,不獨(dú)子其子 《大同》 兩“其”都解釋“他的”
貨惡其棄于地也……力惡其不出于身也…… 同上。 指代物、事,“那,那些”
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 同上。 “其中的”
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五代史伶官傳序》 語氣詞,“期望”
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 《季氏將伐顓臾》 “為何”
焉足以知是且非邪? 《答李翊書》 “怎么,哪里”
人處一焉…… 《秋水》 是“于之”二字的兼詞
斯天下之民至焉。 《寡人于之國也》 句末語氣詞,“于此”
國大者人眾,兵強(qiáng)則士勇。 《諫逐客書》 “就”
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 《季氏將伐顓臾》 “那么”
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 《陳情表》 “卻,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