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是智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它的地位都是首當其沖的,無論是學生還是工作者要想取得成功都需要強大的記憶力。而對于我們正在備考的同學來說就記憶更是大家取得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都~約時報》曾做過一次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所謂成功者96%的人記憶力都非常好,所謂失敗者,絕大多數記憶力都較差。這樣的說法或許有些絕對,況且對于這次調查的過程我們也無從考究,但從我們已有經驗的角度分析,也能得出記憶對于我們成功的意義。很多考研的同學都會問“近記憶力很差,復習的知識都記不住怎么辦?”。是什么原因呢?我們又該如何提高記憶力呢?到底有沒有記憶術讓我們過目不忘呢?大家別著急,我們結合對《心理學導論》記憶部分的學習,一一為大家分析,做到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
首先我們來看記憶是什么回事?記憶是在頭腦中積累和保存?zhèn)€體經驗的心理過程,即人腦對外界輸入的信息進行編碼、存儲和提取的過程。也就是我們如何識記、保持和回憶的過程。記憶的編碼也就是記的方式有很多種,如圖形編碼、聲像編碼、語義編碼等等,如果想讓學習的知識進入到我們的長時記憶,更多的是需要對知識進行語義編碼。通常來說老師講完課我們很多知識都只是存在于短時記憶里,需要進一步加工才能進入長時記憶。怎么加工呢?需要復述,復述分為機械復述(也就是反復重復)和精細復述(需要結合我們已有的經驗賦予新知識更多的意義,比如舉例子),研究證明,精細復述會更長久的保存在我們的記憶里,所以我們學習的過程中要更多的進行精細復述。才能保證從“記不住”到“忘不了”。
生活中我們會經常聽到和看到甚至有人參與或學習過所謂的“超強大腦”“快速記憶”等等各種的提升記憶的方式,其本質都是對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的相關過程“技巧化”,比如對數字的加工進行“組塊化”,對復述的過程進行精細加工“賦予意義”等等。了解了記憶的過程我們也就不足為奇了。
我們在對知識進行提取的時候也有兩種方式,即再認和再現,心理學考研統(tǒng)考的提醒中,選擇題部分就是再認的過程,只要學過的知識再次呈現時我們能認識即可,而簡答和綜合題就需要我們再現知識了,要有邏輯性的呈現我們識記過的內容,并符合題目要求才能“滿滿的收獲”,我們出現的“記不住”往往是因為識記方式不穩(wěn)定和提取失敗等等因素導致的。
下面來看“遺忘”,遺忘可謂是記憶的大敵。關于遺忘也有很多說法,各有各的道理我們綜合來看一下。
編碼缺失理論認為沒有得到注意,沒有對進入的信息進行進一步加工引起遺忘;衰退理論認為,對材料的識記會在大腦皮層留下痕跡。遺忘是由于這些痕跡得不到強化導致的;干擾理論認為,遺忘是因為學習和回憶之間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擾所致,比如我們熟知的前攝抑制倒攝抑制引起的對識記資料中間部分很難記憶的現象。壓抑理論認為,遺忘是由于情緒或動機的壓抑作用引起的,有些經驗進入人的意識會使人產生痛苦的體驗,因此被壓抑到無意識中;提取失敗理論認為儲存在長時記憶中的信息是永遠不會丟失的,我們之所以對一些事情想不起來,是因為提取有關信息時沒有找到適當的提取線索;遺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對于遺忘應當把上述理論綜合起來理解。
怎樣提升自己的記憶力呢?首先是前面提到了,要學會將知識組塊學習和精細復述,其次對于我們學習的內容要及時復習,艾賓浩斯窮其三年半的時間研究枯燥的無意義音節(jié)不就是為了告訴我們遺忘的速度先快后慢嗎?所以復習一定要及時,切忌堆積過多。其次閱讀與重現交替進行,注意排除記憶過程中的系列位置效應;我們還可以利用一些外部記憶手段:記筆記、記卡片、列提綱來強化記憶;后需要提醒大家,考研的準備時間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長的,大家一定要注意用腦健康與用腦衛(wèi)生,營養(yǎng)不足、睡眠不足都會導致記憶力下降。
希望以上的分析和建議對大家在考研備考過程中能夠起到推動作用,祝大家都能有好的復習方法和記憶效率,順利打入目標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