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河南省有關部門下發(fā)的一則“全省禁燃”緊急通知,引發(fā)網友熱議。僅兩天后,該部門又緊急收回了這份通知。專家認為,決策出臺初衷可以理解,但如何避免“拍腦袋”決策導致的“用力過猛”,更值得反思。
綜合分析
下發(fā)擴大范圍禁燃的緊急通知,是出于防治大氣污染的角度,目的是想通過擴大范圍,進一步有效地控制煙花爆竹對環(huán)境的影響。但沒想到文件下發(fā)后,網友反映比較強烈,通知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可能產生矛盾,不管初衷有多好,也不該“用力過猛”,類似的“拍腦袋”決策應該杜絕。
由于缺乏科學判斷和公眾參與,一些“拍腦袋”決策近年來屢屢見諸報端。一些短命工程建完就拆、拆完重建,決策的初衷或為優(yōu)化規(guī)劃、或為發(fā)展經濟、或為服務群眾,但好事沒辦好,反而折損了公信力。
政府的每一個決策都應力求嚴謹科學,不能缺少科學判斷和公眾參與,應該建立在扎實的調查和嚴謹深入的分析判斷之上,符合民情、對癥下藥,這樣決策才能更富前瞻性和針對性。
政府的任何一項決策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禁燃煙花爆竹左右搖擺一下,影響也許是“表面”的,但如果是一項工程或者大筆投入,也是這樣決策,必然會造成“實質”的影響,所以,“三重一大”的決策制度和黨委會工作方法,這些制度和方法對于民主決策、科學決策是能夠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應該得到嚴格遵循。
參考對策
總結:要做到杜絕“拍腦袋”決策,就需要讓公眾廣泛參與,廣接民智、廣聚民心,形成群眾與政府的良性互動。同時,也應在決策中積極發(fā)揮專家的作用,政策發(fā)布前應堅持先咨詢論證,再研究決策,做到集思廣益,避免和減少決策失誤與決策風險。
應健全科學決策機制,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健全領導干部考核制度,建構責任追究機制,督促領導干部不慕虛功,敬畏手中權力,提高科學決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