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階段正處于經濟、社會轉型期,改革發(fā)展深水區(qū),為貫徹落實全面協調可持續(xù),實現人口、社會和自然的和諧發(fā)展,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質,逐步完善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fā)展。
我國自70年代開始推行的計劃生育政策,是針對當時我國人口基數大、自然資源有限、經濟發(fā)展落后的現實矛盾制定的,旨在減少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經過三十多年的施行,確實為中國的發(fā)展減少了人口爆炸的風險,緩解了人口與資源的矛盾,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口質量。然而,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到了一定程度,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計劃生育政策已經不適應當前人口結構的優(yōu)化,改革刻不容緩。
深化計劃生育改革,是應對我國人口結構失衡的必然要求。計劃生育政策的深入推進,是我國逐漸陷入低生育率危機:生育率下降,新生人口規(guī)??s小,青少年人口在總人口的比重減少;醫(yī)療事業(yè)的發(fā)展大大使死亡率下降、人口平均壽命延長,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不斷上升,社會快速邁入老齡化階段。同時,獨生子女政策的推行,加之受到“生男不生女”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男女人口比例不平衡加劇。
深化計劃生育政策改革,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步入老齡化社會,一大批青年勞動力喪失,各地出現“用工荒”,企業(yè)人力成本快速上漲,一些企業(yè)關閉或轉移國外,經濟活力下降,產業(yè)升級速度跟不上人口紅利消失速度。如果不深化政策改革,人口規(guī)模長期縮減,企業(yè)就業(yè)男女比例、青、老年人口比例失衡加劇,市場經濟就會陷入低迷,甚至造成金融、財政危機。
深化計劃生育政策改革,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獨生子女政策的實行,給一些家庭增大了生活風險。天有不測風云,一旦獨生子女不幸離世,對家庭的打擊是毀滅性的的。失獨家庭不僅要承受子女離世的傷痛,還要面臨養(yǎng)老、疾病等方面的現實困難。此外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導致“421家庭”的產生。大部分80后的年輕人表示,他們這一代的壓力太大,撫養(yǎng)孩子贍養(yǎng)四位老人的擔子太重,吃不消。不管是失獨家庭還是421家庭,所面臨的現實問題很容易引起社會矛盾激化,不利于社會和諧穩(wěn)定。
當然,深化計劃生育政策改革不是能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基于新的人口發(fā)展現實,循序漸進,逐步完善。生育政策的制定和調整,必須堅持適應當前所處的社會經濟發(fā)展階段,符合人口發(fā)展客觀規(guī)律,結合人口發(fā)展形勢和人民群眾生育意愿。充分考慮我國不同地區(qū)的情況差異和人口變化趨勢,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避免一刀切。此外,也可借鑒其他老齡化社會國家的經驗,如出臺優(yōu)惠政策,給予育兒津貼,所得稅減免等刺激人口增長。
面對人口形勢變化所帶來的挑戰(zhàn),積極應對,逐步深化計劃生育政策改革,實現人口數量可控和人口結構優(yōu)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fā)展,對于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
簡評:
本題是一道申論大作文寫作題。這是一篇公務員考試申論高分范文,考生以“深化計劃生育政策改革 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fā)展”為標題,立意準確,契合題目要求,凸顯了行文的主旨,值得肯定。且整體行文涵蓋了總結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三個方面的內容,凸顯了分析問題這一行文重點,且分析說理總體有理,體現了一定的綜合分析能力。但就考生具體行文來說,還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第一、行文邏輯可以更為嚴謹。具體來說,建議將第一段內容與第二段內容順序互換,整體呈現總結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行文邏輯。且需要以第一段關于十八大報告的內容為宏觀概括,第三到第五段內容為具體闡釋,這樣的邏輯更為嚴謹。
第二、問題的概述不夠到位。一者,針對第二段內容而言,重點在于凸顯問題,但對于取得的成績概述過于具體,導致重點不凸顯,需要加以修改。二者,針對“計劃生育政策已經不適應當前人口結構的優(yōu)化”這一問題相關闡述,顯然是不夠的。建議能夠聯系生育率降低、生育控制代價等內容陳述當前計劃生育的不足,以凸顯深化計劃生育政策改革,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fā)展的必要性。
第三、部分分論點論述欠完整,就第二個分論點而言,可以有意識的聯系“人口紅利”逐漸消失這一宏觀背景進行論述,以增強整體行文的論證性以及完整性。
2025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