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1:2015年10月16日,網友微博曝料在慶豐包子鋪里的醋里吃出膩蟲。2015年9月15日,網友微博爆料,在北京順義區(qū)宏城國泰的慶豐包子中吃出蟑螂,并附有一張包子底部粘著蟑螂的照片。該網友表示,“吃包子的時候看著點!發(fā)現有蟑螂找他去退態(tài)度極其惡劣,太惡心了”。
事件2:據媒體報道,絕味鴨脖南昌一加盟店存在食品安全問題,包括店員將掉在地上的熟食撿起來繼續(xù)售賣;菜碟放廁所蹲便器上沖洗;鹵制熟食添加不明辣油;隔夜鹵菜回收再賣;搭售熟食提高營業(yè)額等。如此家喻戶曉的品牌卻存在著令人作嘔的食品安全問題,民眾不可謂不擔憂。
事件3:2015年4月,青島即墨、膠州等地爆發(fā)“毒西瓜”事件,12名市民吃了“黑美人”西瓜后,紛紛出現頭暈、惡心嘔吐等癥狀,被查出有機磷中毒,有一名孕婦甚至因為毒素侵入到血液中,胎兒不保。據查,此批西瓜來自海南萬寧,相關部門正在分批次檢測。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作為能量來源,食品安全與每位公眾息息相關。因其的剛需性,部分別有用心之人瞅準防衛(wèi)漏洞,添加多種有害物質,以次充好,期冀以低廉的成本賺取高昂的利潤,比如北京京深海鮮市場,為讓魚類運輸途中保持安靜,減少死亡,以降低成本支出,不惜利用牙科常用麻醉藥“丁香油水門汀”對魚類進行麻醉,以提高存活率,殊不知如此麻醉藥品如若使用過量,對將其攝入體內的人類來講,將會產生嚴重危害。再比如,利益動機驅使下,一些商販為使西瓜個大味甜保質期長,不惜超標準超劑量使用農藥,致使“甜西瓜”變成了“毒西瓜”,就像青島即墨、膠州爆出的多人食用西瓜出現嘔吐、腹瀉、暈?,F象一樣。
“早上喝一杯三聚氰胺毒牛奶,吃兩個硫磺熏度饅頭,中午買條避孕藥魚,再買點牛肉膏牛肉燉點膨大西紅柿,乘坐輕度追尾的地鐵,回到豆腐渣工程房,開瓶甲醇勾兌酒。飯后抽根高汞煙,晚上鉆進黑心棉被窩?!睂Ξ斍拔覈l發(fā)的食品安全問題,網友進行了戲謔調侃,讀來悲慘之至,令人傷心欲絕。究竟是何樣的原因使得食品安全防線一次次被突破,使得民眾的接受底線一再再被降低呢?
從生產者和銷售者而言,一方面,“無利不起早”的利益動機是根本原因。為獲得最大利潤,在提高售價無望的情況下,生產經營者只能通過壓低成本、擴大銷量的方式進行營利,如火鍋當中添加罌粟殼以招攬回頭客、使用劣質餿水油制成食用油進行出售以及自助當中經常出現的“口水肉”。另一方面,淡薄的法治觀念,薄弱的法律意識是重要原因。于違法經營者而言,法律僅是一紙空文,其并沒有認識到自己行為的嚴重性和危害性,只有當有關部門進行查處之時其才會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有多么不恰當。
從監(jiān)管體制而言,多部門管理的機制頻暴弊端。從生產出來到最終被端上百姓餐桌,食品安全涉及多個環(huán)節(jié),如生產環(huán)節(jié)、運輸環(huán)節(jié)、貯藏環(huán)節(jié)、銷售環(huán)節(jié)等,任一環(huán)節(jié)出現問題,食品安全都無法保證。多頭監(jiān)管的機制,極易造成監(jiān)管空白、扯皮推諉,出現“利益面前搶破頭,責任面前互相推”的囧境,造成食品安全追責難題。
從打擊力度而言,低廉的違法成本助長違法份子的囂張氣焰?!妒称钒踩ā分须m有規(guī)定,出現食品安全問題時,消費者擁有要求“十倍賠償”的權利。但是該種“十倍賠償”往往徒有虛名,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而且與違法所得相比,罰沒金額仍屬小額,所以違法犯罪份子仍如“飛蛾”一樣接連“撲火”,只為那獲得最大利益的可能性。
從法律與行業(yè)標準而言,更新遲緩、內容不全削弱了“有法可依”的正當性。與發(fā)達國家及國際總體水平相比,我國食品安全標準總體水平仍偏低,涵蓋內容不夠全面,如當前我國農藥殘留國家標準僅477條,涉及農藥136種,不僅與發(fā)達國家差距巨大,而且難以滿足當前我國農藥使用現狀,很多情況下,百姓并沒有認識到自己使用的農藥其實已經含量超標,因為國家并沒有相關規(guī)定。
食品安全無小事,大眾小庭都憂心。雖然保證食品安全是一項浩大工程,但相關主體應該團結協(xié)作,集體發(fā)力,以切實保證民眾“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