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概述】
2015年十一剛過,全國多地受霧霾侵襲,秸稈焚燒也再度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與此同時,一些地方花樣繁多、含有恐嚇意味的禁燒標語也成為一道別樣的風景?!澳募业乩锩盁煿舶涯闶毡O(jiān)”、“焚燒秸稈時就是坐牢日”、“上午燒秸稈下午就拘留”,在鄉(xiāng)村道路兩旁、田間地頭,類似的標語隨處可見。
【點評】
一些基層干部面對秸稈禁燒多年不治的現實,制定“標語”的本意是擴大宣傳、增加警醒。但是沒想到過猶則不及,標語句句充滿“威脅、恐嚇”,不僅秸稈禁燒政策落實不到位,還強化了群眾的抵抗情緒,傷害了農民的感情。
仔細想來,高壓政策層層傳導、農民反對不曾消減,基層干部有苦難言。這是“恐嚇”標語隨之而生的直接原因。而基層干部黨性修養(yǎng)不夠,宗旨意識淡薄是造成“恐嚇”標語層出不窮的深層原因。
因此,基層干部要想走出“秸稈焚燒”的困境,一是轉變重“堵”輕“疏”的治理理念,疏堵結合,從廣大農民的心聲和實際困難出發(fā),從資金、制度和幫扶上將秸稈回收問題解決好,消除農民的后顧之憂,而不是一味地禁止燃燒;二是加大對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的宣傳力度,讓農民認識到焚燒秸稈污染危害逐漸轉變他們的思想認識,比每時每刻讓他們看到“坐牢”、“罰款”等字樣,所帶來的效果要好得多;三是制定宣傳標語可以,但是不能將政府和農民對立起來,宣傳的口吻應更加的人性化、具有人情味,這樣才能更易于人接受,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
總之,基層干部只有從實際出發(fā),在困境中重新審視,在經濟和社會效益中尋找平衡,探索合法合情又合理的解決之道,才能讓讓秸稈問題成為一種不敢燒、不能燒、更不想燒的新常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