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查目標
《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是一門基礎性專業(yè)課程,由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兩部分組成。課程考核目標主要考察考生能否系統(tǒng)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要求考生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和研究當代中國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
二、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1.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2.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3.試卷內容結構:試卷中對不同能力層次要求的分數比例大致為: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識占30%,簡單理解和應用占30%,綜合分析和應用占40%。
三、考試范圍及要求
《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由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兩部分組成。考生首先應認真通讀教材,從總體上全面把握教材的內容;其次,按照大綱要求,對教材的知識點進行整理歸納,以熟練掌握教材的主要內容;再次,要聯系實際思考問題,以深化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并能運用有關的理論分析實際問題。相關內容要求如下:
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部分
(一)馬克思主義是關于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
1.什么是馬克思主義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2.馬克思主義產生的必然性
3.馬克思主義的特征
(二)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
1.世界統(tǒng)一于物質
2.事物的普遍聯系與永恒發(fā)展
3.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guī)律性的辯證統(tǒng)一
4.唯物辯證法是根本方法
(三)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1.科學的實踐觀
2.認識的本質及規(guī)律
3.真理與價值
4.認識與實踐的統(tǒng)一
5.必然與自由
(四)人類社會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
1.社會基本矛盾及其運動規(guī)律
2.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
3.科學技術與社會歷史發(fā)展
4.階級斗爭、革命和改革在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
5.人民群眾和個人在歷史發(fā)展中的作用
(五)資本主義的形成及其本質
1.私有制基礎上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
2.勞動價值論及其意義
3.剩余價值論及其意義
4.資本主義的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的特點及其本質
(六)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歷史進程
1.從自由競爭資本主義到壟斷資本主義
2.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及實質
3.資本主義的歷史地位和發(fā)展趨勢
(七)社會主義社會及其發(fā)展
1.社會主義的產生與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
2.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與發(fā)展道路的多樣性
3.社會主義在實踐中發(fā)展和完善
(八)共產主義是人類最崇高的社會理想
1.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預見未來社會的科學立場和方法
2.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征
3.共產主義理想實現的必然性、長期性與階段性
4.共產主義理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關系
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部分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大理論成果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及其發(fā)展
2.毛澤東思想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4.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大理論成果的精髓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
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和基本綱領
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經驗
(三)社會主義革命理論
1.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
2.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和歷史經驗
3.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四)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論成果
1.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步探索
2.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主要理論成果
(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理論
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
(六)社會主義本質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理論
1.社會主義本質理論
2.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
(七)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理論
1.改革開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
2.堅定不移地推進全面改革
3.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布局理論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布局的形成和發(fā)展
2.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
3.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
4.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5.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6.建設社會主義生態(tài)文明
(九)祖國完全統(tǒng)一的構想
1.實現祖國完全統(tǒng)一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
2.“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及其實踐
(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和國際戰(zhàn)略理論
1.外交和國際戰(zhàn)略理論的形成依據
2.堅持走和平發(fā)展道路
(十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論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目的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依靠力量
3.鞏固和發(fā)展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
4.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
(十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領導核心理論
1.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保證
2.黨的建設是一項新的偉大工程
3.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