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紀(jì)十七 中宗孝宣帝上之下地節(jié)三年(甲寅、前67)
漢紀(jì)十七 漢宣帝地節(jié)三年(甲寅,公元前67年)
[1]春,三月,詔曰:“蓋聞有功不賞,有罪不誅,雖唐、虞不能化天下。今膠東相王成,勞來不怠,流民自占八萬余口,治有異等之效。其賜成爵關(guān)內(nèi)侯,秩中二千石?!蔽醇罢饔茫瑫∽涔?。后詔使丞相、御史問郡、國上計長史、守丞以政令得失。或?qū)ρ裕骸扒澳z東相成偽自增加以蒙顯賞。是后俗吏多為虛名。”云。
[1]春季,三月,漢宣帝頒布詔書說:“人們常聽說,如果有功不賞,有罪不罰,既使是唐堯、虞舜也無法將天下治理好。如今膠東國丞相王成,工作勤奮,當(dāng)?shù)厣陥髴艏ň拥牧髅襁_(dá)八萬余人,治理成效為特等。賜王成關(guān)內(nèi)侯爵位,并將其官階提高到中二千石?!边€沒等到朝廷自行征召任用,王成就因病死于任上。后來,漢宣帝命丞相、御史向各郡、國來朝廷呈送財政、戶籍薄冊的長史、守丞等官員詢問朝廷政令的得失,有人提出:“前膠東國丞相王成自己虛報流民申報戶籍的人數(shù),以獲得朝廷的表彰和重賞,從那以后,很多庸碌無能的官吏都靠虛假的成績來騙取名譽?!?/P>
[2]夏,四月,戊申,立子為皇太子,以丙吉為太傅,太中大夫疏廣為少傅。封太子外祖父許廣漢為平恩侯。又封霍光兄孫中郎將云為冠陽侯。
[2]夏季,四月戊申(二十二日),漢宣帝立兒子劉為皇太子,任命丙吉為太傅,太中大夫疏廣為少傅。又封太子劉的外祖父許廣漢為平恩侯,霍光的侄孫中郎將霍云為冠陽侯。
霍顯聞立太子,怒恚不食,歐血,曰:“此乃民間時子,安得立!即后有子,反為王邪?”復(fù)教皇后令毒太子。皇后數(shù)召太子賜食,保、阿輒先嘗之;后挾毒不得行。
霍光的妻子霍顯聽說劉被立為太子,氣得飯也吃不下,并吐了血,說:“劉是皇上為平民時生的兒子,怎能被立為皇太子!如果將來皇后生了兒子,反倒只能作諸侯王嗎?”于是霍顯又教皇后霍成君毒死皇太子?;屎髱状握偬忧皝?,賜給食物,但太子的保姆和奶媽總是先嘗過之后再讓太子吃,皇后拿著毒藥,卻無從下手。
[3]五月,甲申,丞相賢以老病乞骸骨;賜黃金百斤、安車、駟馬,罷就第。丞相致仕自賢始。
[3]五月甲申(二十九日),丞相韋賢因年老多病,請求退休。漢宣帝賜給他黃金一百斤和一輛由四匹馬拉的、可以坐乘的安車,允許他辭官回家。丞相退休,自韋賢開始。
[4]六月,壬辰,以魏相為丞相。辛丑,丙吉為御史大夫,疏廣為太子太傅,廣兄子受為少傅。
[4]六月壬辰(初七),漢宣帝任命魏相為丞相。辛丑(十六日),任命丙吉為御史大夫,疏廣為太子太傅,疏廣兄長的兒子疏受為少傅。
太子外祖父平恩侯許伯,以為太子少,白使其弟中郎將舜監(jiān)護(hù)太子家。上以問廣,廣對曰:“太子,國儲副君,師友必于天下英俊,不宜獨親外家許氏。且太子自有太傅、少傅,官屬已備,今復(fù)使舜護(hù)太子家,示陋,非所以廣太子德于天下也。”上善其言,以語魏相,相免冠謝曰:“此非臣等所能及?!睆V由是見器重。
太子劉的外祖父平恩侯許廣漢,因為太子年紀(jì)幼小,便向漢宣帝建議,讓自己的弟弟中郎將許舜監(jiān)護(hù)太子家。漢宣帝詢問疏廣對此事的看法,疏廣說:“太子是國家的儲君,其師、友必須由天下的優(yōu)秀人才來充任,不應(yīng)只與其外祖父許氏一家親密。況且太子自有太傅、少傅,官屬已經(jīng)齊備,而今再讓許舜監(jiān)護(hù)太子家,將使人感到淺陋狹隘,不是向天下傳揚太子品德的好辦法?!睗h宣帝認(rèn)為疏廣的話很有道理,便將此語轉(zhuǎn)告丞相魏相,魏相摘下帽子,謝罪說:“這種高超的見識是我等所不及的。”疏廣因此受到漢宣帝的器重。
[5]京師大雨雹,大行丞東海蕭望之上疏,言大臣任政,一姓專權(quán)之所致。上素聞望之名,拜為謁者。時上博延賢俊,民多上書言便宜,輒下望之問狀;高者請丞相、御史、次者中二千石試事,滿歲以狀聞;下者報聞,罷。所白處奏皆可。
[5]京師長安下了一場大冰雹,大行丞東海人蕭望之向漢宣帝上了一道奏章,認(rèn)為這場雹災(zāi)是由于朝政大事都由大臣把持,一姓人專權(quán)而招致上天警告。漢宣帝早就聽說過蕭望之的大名,于是任命他擔(dān)任謁者。當(dāng)時,漢宣帝正廣泛延攬賢能才俊之人,很多百姓上書朝廷提建議。漢宣帝總是將百姓的上書交給蕭望之審查,才能高的,請丞相、御史試用,稍次的交給中二千石官員試用,滿一年后,將試用情況奏聞朝廷;才能低的,則奏報皇帝,遣送回鄉(xiāng)。蕭望之提出的處理意見,都正合漢宣帝的心意,所以一律批準(zhǔn)。
[6]冬,十月,詔曰:“乃者九月壬申地震,朕甚懼焉。有能箴朕過失,及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以匡朕之不逮,毋諱有司!朕既不德,不能附遠(yuǎn),是以邊境屯戍未息。今復(fù)飭兵重屯,久勞百姓,非所以綏天下也。其罷車騎將軍、右將軍屯兵!”又詔:“池未御幸者,假與貧民。郡國宮館勿復(fù)修治。流民還歸者,假公田,貸種食,且勿算事?!?/P>
[6]冬季,十月,漢宣帝頒布詔書說:“先前在九月壬申(十九日)發(fā)生的地震,使朕非常恐懼。如有能指出朕的過失,以及各郡、國舉薦的‘賢良方正’和‘直言極諫’之士,要匡正朕的失誤,對有關(guān)高級官員的錯誤也不必回避!由于朕的品德不足,不能使遠(yuǎn)方的蠻族歸附,因而邊境的屯戍事務(wù)一直不能結(jié)束。如今又調(diào)兵增加邊塞屯戍力量,使百姓長期勞苦不止,不利于天下的安定。解散車騎將軍張安世、右將軍霍禹所屬的兩支屯戍部隊!”又下詔命令:“將未使用過的皇家池塘和禁苑借給貧苦百姓,讓他們在其中從事生產(chǎn)活動。各郡、國的宮室、別館,不要再進(jìn)行修繕。返回原籍的流民,由官府借給公田,貸給種子、糧食,免除他們的財產(chǎn)稅和徭役?!?/P>
[7]霍氏驕侈縱橫。太夫人顯,廣治第室,作乘輿輦,加畫,繡馮,黃金涂;韋絮薦輪,侍婢以五采絲挽顯游戲第中;與監(jiān)奴馮子都亂。而禹、山亦并繕治第宅,走馬馳逐平樂館。云當(dāng)朝請,數(shù)稱病私出,多從賓客,張圍獵黃山苑中,使倉頭奴上朝謁,莫敢譴者。顯及諸女晝夜出入長信宮殿中,亡期度。
[7]霍氏一家在朝中勢力強大,驕橫奢侈。太夫人霍顯大規(guī)模地興建府第,又制造同御用規(guī)格相同的人拉輦車,繪以精美的圖畫,車上的褥墊用錦繡制成,車身涂以黃金,車輪外裹上熟皮和綿絮,以減輕車身的顛簸,由侍女用五彩絲綢拉著霍顯在府中游玩娛樂。另外,霍顯還與管家馮子都yín亂?;粲?、霍山也同時擴建宅第,常常在平樂館中騎馬奔馳追逐?;粼茙状卧诔瘯r稱病而私自出游,帶著許多賓客,到黃山苑中行圍打獵,派奴仆去朝廷報到,卻無人敢于指責(zé)?;麸@和她的幾個女兒,晝夜隨意出入上官太后居住的長信宮,沒有限度。
帝自在民間,聞知霍氏尊盛日久,內(nèi)不能善。既躬親朝政,御史大夫魏相給事中。顯謂禹、云、山:“女曹不務(wù)奉大將軍余業(yè),今大夫給事中,他人壹間女,能復(fù)自救邪!”后兩家奴爭道,霍氏奴入御史府,欲蹋大夫門;御史為叩頭謝,乃去。人以謂霍氏,顯等始知憂。
漢宣帝早在民間時,就聽說霍氏一家因長期地位尊貴,不能自我約束。親掌朝政以后,命御史大夫魏相任給事中?;麸@對霍禹、霍云、霍山說:“你們不設(shè)法繼承大將軍的事業(yè),如今御史大夫當(dāng)了給事中,一旦有人在他面前說你們的壞話,你們還能救自己嗎!”后霍、魏兩家的奴仆因爭奪道路引起沖突,霍家奴仆闖入御史府,要踢魏家大門,御史為此叩頭道歉,方才離去。有人將此事告訴霍家,霍顯等才開始感到憂慮。
會魏大夫為丞相,數(shù)燕見言事;平恩侯與侍中金安上等徑出入省中。時霍山領(lǐng)尚書,上令吏民得奏封事,不關(guān)尚書,群臣進(jìn)見獨往來,于是霍氏甚惡之。上頗聞霍氏毒殺許后而未察,乃徙光女婿度遼將軍、未央衛(wèi)尉、平陵侯范明友為光祿勛,出次婿諸吏、中郎將、羽林監(jiān)任勝為安定太守。數(shù)月,復(fù)出光姊婿給事中、光祿大夫張塑為蜀郡太守,群孫婿中郎將王漢為武威太守。頃之復(fù)徙光長女婿長樂衛(wèi)尉鄧廣漢為少府。戊戌,更以張安世為衛(wèi)將軍,兩宮衛(wèi)尉、城門、北軍兵屬焉。以霍禹為大司馬,冠小冠,亡印綬;罷其屯兵官屬,特使禹官名與光俱大司馬者。又收范明友度遼將軍印綬,但為光祿勛;及光中女婿趙平散騎、騎都尉、光祿大夫,將屯兵,又收平騎都尉印綬。諸領(lǐng)胡、越騎、羽林及兩宮衛(wèi)將屯兵,悉易以所親信許、史子弟代之。
當(dāng)魏相成為丞相,多次在漢宣帝閑暇時受到召見,報告國事,平恩侯許廣漢和侍中金安上也可以徑自出入宮廷。當(dāng)時,霍山主管尚書事務(wù),漢宣帝崐卻下令,允許官吏百姓直接向皇帝呈遞秘密奏章,不必經(jīng)過尚書,群臣也可直接晉見皇帝。這些都使霍氏一家人極為惱恨。漢宣帝聽說不少關(guān)于霍顯毒死許皇后的傳聞,只是尚未調(diào)查,于是將霍光的女婿度遼將軍、未央衛(wèi)尉、平陵侯范明友調(diào)任光祿勛,將霍光的二女婿諸吏、中郎將、羽林監(jiān)任勝調(diào)出京師,任安定太守。幾個月之后,又將霍光的姐夫給事中、光祿大夫張塑調(diào)出京師,任蜀郡太守,將霍光的孫女婿之一、中郎將王漢調(diào)任武威太守。稍后,又將霍光的大女婿長樂衛(wèi)尉鄧廣漢調(diào)任少府。八月戊戌(十四日),改由張安世為衛(wèi)將軍,未央、長樂兩宮衛(wèi)尉,長安十二門的警衛(wèi)部隊和北軍都?xì)w張安世統(tǒng)領(lǐng)。任命霍禹為大司馬,卻不讓他戴照例應(yīng)戴的大官帽,而戴小官帽,且不頒給印信、綬帶,撤銷他以前統(tǒng)領(lǐng)的屯戍部隊和官屬,只使他的官名和霍光同樣為大司馬。又將范明友的度遼將軍印信和綬帶收回,只讓他擔(dān)任光祿勛一職?;艄獾牧硪粋€女婿趙平本為散騎、騎都尉、光祿大夫,統(tǒng)領(lǐng)屯戍部隊,如今也將趙平的騎都尉印信和綬帶收回。所有統(tǒng)領(lǐng)胡人和越人騎兵、羽林軍以及未央、長樂兩宮衛(wèi)所屬警衛(wèi)部隊的將領(lǐng),都改由漢宣帝所親信的許、史兩家子弟擔(dān)任。
[8]初,孝武之世,征發(fā)煩數(shù),百姓貧耗,窮民犯法,奸軌不勝,于是使張湯、趙禹之屬,條定法令,作見知故縱、監(jiān)臨部主之法,緩深、故之罪,急縱、出之誅。其后奸猾巧法轉(zhuǎn)相比況,禁罔浸密,律令煩苛,文書盈于幾閣,典者不能遍睹。是以郡國承用者駁,或罪同而論異,奸吏因緣為市,所欲活則傅生議,所欲陷則予死比,議者咸冤傷之。
[8]當(dāng)初,漢武帝時,征調(diào)頻繁,百姓困乏,窮苦之人觸犯法律**,紛紛作亂,無法平息。于是,漢武帝命張湯、趙禹之類酷吏制定法令,定出有關(guān)“明知有人犯法而不舉報”和“長官有罪,其僚屬連坐”等懲罰條例。對犯有給人定罪過嚴(yán)或者栽贓陷害之罪的官吏,往往從寬處理;而對那些寬釋犯人的官吏則加重懲處。以后,很多奸猾的官吏玩弄法律,轉(zhuǎn)相引用比照苛刻的判例,使法網(wǎng)日益嚴(yán)密,律令更加繁苛,法律文件堆得滿桌滿屋,主管官員根本看不過來。因此各郡、國在引用法令時出現(xiàn)混亂,有的罪行相同而處罰各異,奸猾官吏借機進(jìn)行交易,索取賄賂。想使罪犯活命,就附會能讓他活命的法令;想致其于死地,就引用使其非死不可的條文。人們議論法律,都認(rèn)為冤屈太多而感到悲傷。
廷尉史鉅鹿路溫舒上書曰:“臣聞齊有無知之禍而桓公以興,晉有驪姬之難而文公用伯;近世趙王不終,諸呂作亂,而孝文為太宗。繇是觀之,禍亂之作,將以開圣人也。夫繼變亂之后,必有異舊之恩,此賢圣所以昭天命也。往者昭帝即世無嗣,昌邑yín亂,乃皇天所以開至圣也。臣聞《春秋》正即位,大一統(tǒng)而慎始也。陛下初登至尊,與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命之統(tǒng),滌煩文,除民疾,以應(yīng)天意。臣聞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獄之吏是也。夫獄者,天下之大命也,死者不可復(fù)生,絕者不可復(fù)屬?!稌吩唬骸c其殺不辜,寧失不經(jīng)?!裰为z吏則不然,上下相驅(qū),以刻為明,深者獲公名,平者多后患。故治獄之吏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道在人之死。是以死人之血,流離于市,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之計,歲以萬數(shù)。此仁圣之所以傷也,太平之未洽,凡以此也。夫人情,安則樂生,痛則思死,棰楚之下,何求而不得!故囚人不勝痛,則飾辭以示之;吏治者利其然,則指導(dǎo)以明之;上奏畏卻,則鍛練而周內(nèi)之。蓋奏當(dāng)之成,雖皋陶聽之,猶以為死有余辜。何則?成練者眾,文致之罪明也。故俗語曰:‘畫地為獄,議不入;刻木為吏,期不對?!私约怖糁L(fēng),悲痛之辭也。唯陛下省法制,寬刑罰,則太平之風(fēng)可興于世?!鄙仙破溲?。
廷尉史鉅鹿人路溫舒上書漢宣帝說:“我聽說,春秋時齊國出現(xiàn)姜無知殺死齊襄公之禍,卻使齊桓公因此興起;晉國發(fā)生因驪姬的讒言而造成的災(zāi)難,卻使晉文公后來稱霸于諸侯;近世我朝趙王不得善終,呂氏一家作亂,卻使孝文皇帝被尊為太宗。從這些往事看來,禍亂的發(fā)生,往往能造就出賢圣之人。大亂之后,必然會出現(xiàn)與以往大不相同的變革措施,賢圣之人以此昭示上天的意旨。以前孝昭皇帝去世時,沒有后嗣,昌邑王淫邪悖亂,這正是上天為造就至圣明君開辟道路。我聽說,《春秋》將繼承正統(tǒng)稱作即位,因尊重正統(tǒng),對開端必須慎重。陛下剛剛登上至尊之位不久,與天意正相符合,應(yīng)當(dāng)改正前代的失誤,以顯示是繼承正統(tǒng),刪去繁雜瑣碎的法令條文,解除百姓的疾苦,以順應(yīng)天意。我聽說秦朝有十項重大失誤,如今有一項尚存,即司法官吏的嚴(yán)苛。崐刑獄是天下重要的大事。處死的人不可能復(fù)生,截斷肢體的人也不能再接上復(fù)原,所以《尚書》中說:‘與其殺死無辜的人,寧可偶爾失之寬縱?!缃袼痉ü倮魟t并非如此,他們上下相爭,都以苛刻為賢明,判刑嚴(yán)厲的,獲得‘公正’的美譽,而執(zhí)法平和的人,卻往往多有后患。所以,負(fù)責(zé)司法事務(wù)的官吏都想將案犯定為死罪,并非憎恨犯人,而是保全自己的方法在于致人于死。因此,死人的鮮血在街市上流淌,受刑的囚犯一個挨著一個,處以死刑的人每年數(shù)以萬計。仁慈圣明的人對此感到悲哀,太平盛世不能到來,都是由于這個原因。按照人之常情,平安時,就愿意活,痛苦則希望死,嚴(yán)刑拷打之下,什么口供得不到!所以當(dāng)囚犯無法忍受痛苦時,審案官就修飾詞語進(jìn)行暗示;審案官為使囚犯的供詞對自己有利,就干脆明白告訴他應(yīng)如何招供;為了怕向朝廷奏報時遭到批駁,就想方設(shè)法使定案的理由充分完備周密。上奏之后,既使是古代以善于審案定罪著稱的皋陶聽了,也會認(rèn)為該犯是死有余辜。為什么呢?因為屈打成招,羅織捏造的罪行既多且明。因此,俗話說:‘既使是在地上畫一個圓圈作為監(jiān)獄,也不能進(jìn)去;將木頭人做成審訊官,也不要去面對?!@些都是人們對嚴(yán)刑酷法痛心疾首的悲憤之詞。希望陛下減省法令,放寬刑罰,太平之風(fēng)才能呈現(xiàn)于當(dāng)今?!睗h宣帝認(rèn)為他說得很有道理。
[9]十二月,詔曰:“間者吏用法巧文浸深,是朕之不德也。夫決獄不當(dāng),使有罪興邪,不辜蒙戮,父子悲恨,朕甚傷之!今遣廷史與郡鞠獄,任輕祿薄,其為置廷尉平,秩六百石,員四人。其務(wù)平之。以稱朕意!”于是每季秋后請讞時,上常幸宣室,齋居而決事,獄刑號為平矣。
[9]十二月,漢宣帝下詔書說:“近來,官吏們舞文弄法的現(xiàn)象越來越嚴(yán)重,這都是朕的錯誤。案獄處理不當(dāng),使有罪者愈發(fā)作惡,無辜者遭受嚴(yán)刑處罰,父子兄弟悲傷憤恨,朕對此甚為難過!如今派廷尉史參與各郡的司法事務(wù),但職權(quán)小俸祿少,應(yīng)再設(shè)置廷尉平四名,俸祿為六百石。務(wù)必使審判公平,以符合朕的心意!”于是每年秋天,當(dāng)對一年中的案獄做最后決定時,漢宣帝經(jīng)常到宣室殿,住那里實行齋戒,親自裁決。從此,對各類刑罰案獄的判決號稱公平。
涿郡太守鄭昌上疏言:“今明主躬垂明聽,雖不置廷平,獄將自正;若開后嗣,不若刪定律令。律令一定,愚民知所避,奸吏無所弄矣。今不正其本,而置廷平以理其末,政衰聽怠,則廷平將交召權(quán)而為亂首矣。”
涿郡太守鄭昌上奏章說:“如今圣明的主上親自對刑罰訴訟作最后的判決,即使不設(shè)廷尉平一職,司法也自會公正;但若想為后世確立規(guī)范,則不如從刪改、修定法律條文著手。各項律令一經(jīng)確定,百姓們知道怎樣才能不觸犯國家法律,奸猾官吏也就無計可施了。如今不從根本上加以糾正,只是靠設(shè)置廷尉平在末梢上補救,一旦朝政疏懈,陛下對判決案獄有所倦怠,則廷尉平將攬權(quán)弄法,成為禍亂天下的罪首?!?/P>
[10]昭帝時,匈奴使四千騎田車師。及五將軍擊匈奴,車師田者驚去,車師復(fù)通于漢;匈奴怒,召其太子軍宿,欲以為質(zhì)。軍宿,焉耆外孫,不欲質(zhì)匈奴,亡走焉耆,車師王更立子烏貴為太子。及烏貴立為王,與匈奴結(jié)婚姻,教匈奴遮漢道通烏孫者。
[10]漢昭帝時,匈奴曾派四千騎兵以行圍打獵為名前往車師國。后漢朝派五將軍出擊匈奴,在車師打獵的匈奴騎兵驚恐不安,撤兵而去,車師國再次恢復(fù)了與漢朝的聯(lián)系。匈奴得知后大為惱火,召車師國太子軍宿前往匈奴,打算扣為人質(zhì)。軍宿是焉耆王的外孫,不愿去匈奴充當(dāng)人質(zhì),便逃往焉耆,于是車師王改立另一個兒子烏貴為太子。烏貴當(dāng)上車師國王之后,與匈奴結(jié)成婚姻,并建議匈奴截斷漢朝與烏孫的聯(lián)系通道。
是歲,侍郎會稽鄭吉與校尉司馬,將免刑罪人田渠犁,積谷,發(fā)城郭諸國兵萬余人與所將田士千五百人共擊車師,破之;車師王請降。匈奴發(fā)兵攻車師;吉、引兵北逢之,匈奴不敢前。吉、即留一候與卒二十人留守王,吉等引兵歸渠犁。車師王恐匈奴兵
復(fù)至而見殺也,乃輕騎奔烏孫。吉即迎其妻子,傳送長安。匈奴更以車師王昆弟兜莫為車師王,收其余民東徙,不敢居故地;而鄭吉始使吏卒三百人往田車師地以實之。
這一年,侍郎會稽人鄭吉和校尉司馬,率領(lǐng)被免除刑罰的罪犯在渠犁屯田,積存谷物,并征調(diào)西域各城邦國家的軍隊一萬余人,會合二人率領(lǐng)的崐屯田兵卒一千五百人共同攻擊車師國,結(jié)果車師國大敗,車師王烏貴請求歸降。匈奴聽到消息后,派兵進(jìn)攻車師,鄭吉、司馬率兵北進(jìn)迎擊,匈奴軍不敢向前逼近。鄭吉、司馬便留下一名候率領(lǐng)二十名兵卒負(fù)責(zé)監(jiān)視車師王,自己率兵返回渠犁。車師王害怕匈奴再派軍隊前來將他殺死,便輕騎逃往烏孫,鄭吉便即將車師王的妻子、兒女接來,用驛馬送往長安。匈奴改立車師王烏貴的弟弟兜莫為車師王,召集車師國余下的百姓向東遷徙。不敢再留居原來的地方。鄭吉便開始派官吏士卒三百人到車師屯田,以充實該地。
[11]上自初即位,數(shù)遣使者求外家;久遠(yuǎn),多似類而非是。是歲,求得外祖母王媼及媼男無故、武。上賜無故、武爵關(guān)內(nèi)侯。旬日間,賞賜以鉅萬計。
[11]漢宣帝自即皇位以來,多次派使者查訪其外祖父家的消息。然而,因時間已相隔太久,查訪到的人家,大多雖像而實際不是。這一年,找到了其外祖母王媼和王媼的兒子王無故和王武。漢宣帝賜王無故、王武關(guān)內(nèi)侯爵。短短十天時間,對王家的賞賜就以萬萬計。
四年(乙卯、前66)
四年(乙卯,公元前66年)
[1]春,二月,賜外祖母號為博平君;封舅無故為平昌侯,武為樂昌侯。
[1]春季,二月,漢宣帝賜其外祖母“博平君”稱號,封其舅父王無故為平昌侯、王武為樂昌侯。
[2]夏,五月,山陽、濟(jì)陰雹如雞子,深二尺五寸,殺二十余人,飛鳥皆死。
[2]夏季,五月,山陽、濟(jì)陰兩地下了一場冰雹,如雞蛋般大小,深二尺五寸,有二十多人被冰雹砸死,當(dāng)?shù)氐娘w鳥也全部喪生。
[3]詔:“自今子有匿父母、妻匿夫、孫匿大父母,皆勿治?!?/P>
[3]漢宣帝下詔書說:“從今以后,凡屬兒子窩藏父母、妻子窩藏丈夫、孫子窩藏祖父母的,一律不治罪?!?/P>
[4]立廣川惠王孫文為廣川王。
[4]漢宣帝立廣川惠王的孫子劉文為廣川王。
[5]霍顯及禹、山、云自見日侵削,數(shù)相對啼泣自怨。山曰:“今丞相用事,縣官信之,盡變易大將軍時法令,發(fā)揚大將軍過失。又,諸儒生多窶人子,遠(yuǎn)客饑寒,喜妄說狂言,不避忌諱,大將軍常讎之。今陛下好與諸儒生語,人人自書對事,多言我家者。嘗有上書言我家昆弟驕恣,其言絕痛;山屏不奏。后上書者益黠,盡奏封事,輒使中書令出取之,不關(guān)尚書,益不信人。又聞民間歡言‘霍氏毒殺許皇后’,寧有是邪?”顯恐急,即具以實告禹、山、云。禹、山、云驚曰:“如是,何不早告禹等!縣官離散、斥逐諸婿,用是故也。此大事,誅罰不小,奈何?”于是始有邪謀矣。
[5]霍顯和霍禹、霍山、霍云眼看霍家的權(quán)勢日益被削弱,多次聚在一起痛哭流涕,自怨自艾?;羯秸f:“如今丞相當(dāng)權(quán),受到天子的信任,將大將軍在世時的法令全部更改,還專門宣揚大將軍的過失。再者,那些儒生大都為貧賤出身,從偏遠(yuǎn)的地方來到京中,衣食無著,卻愛說狂言,不避忌諱,大將軍一向痛恨他們,但如今皇上卻專愛和這些腐儒談話。他們每人都上書奏事,紛紛指責(zé)我們霍家。曾經(jīng)有人上書說我們兄弟驕橫霸道,言詞十分激烈,被我壓下沒有呈奏。后來上書者越來越狡猾,都改成秘密奏章,皇上總是讓中書令出來取走,并不通過尚書,日益不信任我。又聽說民間紛紛傳言‘霍氏毒死許皇后’,難道有這回事嗎?”霍顯嚇壞了,便將實情告訴霍禹、霍山、霍云。霍禹、霍山、霍云大驚,說道:“果真如此,為什么不早告訴我們!皇上將霍家女婿都貶斥放逐,就是為了這個緣故。這是大事,一旦事發(fā),必遭嚴(yán)懲,怎么辦?”于是開始有反叛朝廷的陰謀。
云舅李竟所善張赦,見云家卒卒,謂竟曰:“今丞相與平恩侯用事,可令太夫人言太后,先誅此兩人;移徙陛下,在太后耳?!遍L安男子張章告之,事下廷尉、執(zhí)金吾,捕張赦等。后有詔,止勿捕。山等愈恐,相謂曰:“此縣官重太后,故不竟也。然惡端已見,久之猶發(fā),發(fā)即族矣,不如先也?!彼炝钪T女各歸報其夫,皆曰:“安所相避!”
霍云的舅父李竟有一位要好的朋友,名叫張赦,看到霍云一家人驚慌不安,便對李竟說:“如今是丞相魏相和平恩侯許廣漢當(dāng)權(quán),可以讓霍太夫人向上官太后進(jìn)言,先將這兩人殺死。廢掉當(dāng)今皇上,改立新君,全由皇太后決定?!焙蟊婚L安男子張章告發(fā),漢宣帝將此事交給廷尉和執(zhí)金吾處理,逮捕了崐張赦等人。后來,漢宣帝下詔,命令不要抓人。霍山等更加慌恐,商議說:“這是皇上尊重太后,所以不深究,但已可看出苗頭不妙,時間長了還會爆發(fā)。一旦爆發(fā),就是滅門之禍,不如先下手為強。”于是命霍家女兒各自回家告知自己的丈夫,霍家各位女婿都說“大禍一來,我們誰也跑不了!”
會李竟坐與諸侯王交通,辭語及霍氏,有詔:“云、山不宜宿衛(wèi),免就第?!鄙疥柼貜埑ㄉ戏馐略唬骸俺悸劰蛹居延泄τ隰?,趙衰有功于晉,田完有功于齊,皆疇其庸,延及子孫。終后田氏篡齊,趙氏分晉,季氏顓魯。故仲尼作《春秋》,跡盛衰,譏世卿最甚。乃者大將軍決大計,安宗廟,定天下,功亦不細(xì)矣。夫周公七年耳,而大將軍二十歲,海內(nèi)之命斷于掌握。方其隆盛時,感動天地,侵迫陰陽。朝臣宜有明言曰:‘陛下褒寵故大將軍以報功德足矣。間者輔臣顓政,貴戚太盛,君臣之分不明,請罷霍氏三侯皆就第;及衛(wèi)將軍張安世,宜賜幾杖歸休,時存問召見,以列候為天子師?!髟t以恩不聽,群臣以義固爭而后許之,天下必以陛下為不忘功德而朝臣為知禮,霍氏世世無所患苦。今朝廷不聞直聲,而令明詔自親其文,非策之得者也。今兩侯已出,人情不相遠(yuǎn),以臣心度之,大司馬及其枝屬必有畏懼之心。夫近臣自危,非完計也。臣敞愿于廣朝白發(fā)其端,直守遠(yuǎn)郡,其路無由。唯陛下省察!”上甚善其計,然不召也。
正巧李竟因受指控結(jié)交諸侯王而被朝廷治罪,審問中供詞涉及霍氏家族,漢宣帝因而下詔命令:“霍云、霍山不適合再在宮中供職,免職回家。”山陽太守張敞向漢宣帝上了一道秘密奏章,說道:“我聽說,春秋時期,公子季友有功于魯國,趙衰有功于晉國,田完有功于齊國,都受到本國的酬勞,并延及子孫。但是后來,田氏篡奪了齊國政權(quán),趙氏瓜分了晉國,季氏則專權(quán)于魯國。因此,孔子作《春秋》,追蹤考察各國的興衰存亡,嚴(yán)厲批判卿大夫世襲制度。當(dāng)年,大將軍霍光作出重大決策,使宗廟平安、國家穩(wěn)定,功勞也不算小。周公輔政才七年,就歸政于周成王,而大將軍掌握國家的命運長達(dá)二十年之久。在他執(zhí)掌大權(quán)的鼎盛時期,威嚴(yán)震撼天地,勢力侵凌日月。應(yīng)由朝臣明確提出:‘陛下褒獎、寵信已故大將軍,以報答他對國家的功德,已經(jīng)足夠了。而近來輔政大臣專擅朝政,外戚勢力過大,君臣之間沒有明顯的分別,請求解除霍氏三侯的官職,以侯的身份回家;對衛(wèi)將軍張安世,也應(yīng)賜給幾案與手杖,讓他退休回家,以列候的身分充當(dāng)天子的老師,由陛下時常召見慰問?!菹聞t公開下詔表示對他們施恩,聽從大臣所請。群臣再據(jù)理力爭,然后陛下予以批準(zhǔn)。這樣一來,天下人肯定會認(rèn)為陛下不忘舊勛的功德而群臣又知禮,霍氏一家也可以世世代代無憂無患。如今,朝中聽不到直言,而使陛下自己下詔,這不是好策略?,F(xiàn)在霍氏兩侯已被趕出宮廷,人情大致相同,因此以我的心來猜度,大司馬霍禹和他的親戚僚屬等必然會心懷畏懼。使天子的近臣恐慌自危,總不是萬全的辦法。我愿在朝中公開提出我的意見作為開端,只是身在遙遠(yuǎn)的山陽郡,無法實現(xiàn),希望陛下仔細(xì)考慮?!睗h宣帝對張敞的建議甚為欣賞,然而卻沒有召他來京。
禹、山等家數(shù)有妖怪,舉家憂愁。山曰:“丞相擅減宗廟羔、菟、蛙,可以此罪也!”謀令太后為博平君置酒,召丞相、平恩侯以下,使范明友、鄧廣漢承太后制引斬之,因廢天子而立禹。約定,未發(fā),云拜為玄菟太守,太中大夫任宣為代郡太守。會事發(fā)覺,秋,七月,云、山、明友自殺。顯、禹、廣漢等捕得;禹要斬,顯及諸女昆弟皆棄市;與霍氏相連坐誅滅者數(shù)十家。太仆杜延年以霍氏舊人,亦坐免官。八月,己酉,皇后霍氏廢,處昭臺宮。乙丑,詔封告霍氏反謀者男子張章、期門董忠、左曹楊惲、侍中金安上、史高皆為列候。惲,丞相敞子;安上,車騎將軍日弟子;高,史良娣兄子也。
霍禹、霍山等家中多次出現(xiàn)妖怪之事,全家人都非常憂慮?;羯秸f:“丞相擅自減少宗廟祭祀用的羊羔、兔子和青蛙,可以以此為借口向他問罪?!庇谑?,密謀讓上官太后設(shè)酒宴款待博平君王媼,召丞相魏相、平恩侯許廣漢及其屬下作陪,然后讓范明友、鄧廣漢奉太后之命將他們斬殺,乘機廢掉漢宣帝,立霍禹為皇帝。密謀已定,尚未發(fā)動,漢宣帝任命霍云為玄菟太守,太中大夫任宣為代郡太守。就在此時,霍氏的政變陰謀被發(fā)覺。秋季,七月,霍云、霍山、范明友自殺?;麸@、霍禹、鄧廣漢等被逮捕,霍禹被腰斬,霍顯及霍氏兄弟姐妹全部被當(dāng)眾處死,因與霍氏有牽連而被誅殺的有數(shù)十家。太仆杜延年因為是霍家舊友,也被罷免官職。八月己酉(初一),霍皇后被廢,囚禁崐于昭臺宮。乙丑(十七日),漢宣帝下詔,將告發(fā)霍氏政變密謀的男子張章、期門董忠、左曹楊惲、侍中金安上、史高封為列候。其中楊惲是前丞相楊敞的兒子,金安上是前車騎將軍金日弟弟的兒子,史高是史良娣哥哥的兒子。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日:“霍氏必亡。夫奢則不遜,不遜則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眾必害之。霍氏秉權(quán)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愛厚之,宜以時抑制,無使至亡!”書三上,輒報聞。其后霍氏誅滅,而告霍氏者皆封,人為徐生上書曰:“臣聞客有過主人者,見其灶直突,傍有積薪,客謂主人:‘更為曲突,遠(yuǎn)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應(yīng)。俄而家果失火,鄰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殺牛置酒,謝其鄰人,灼爛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錄言曲突者。人謂主人曰:‘鄉(xiāng)使聽客之言,不費牛酒,終亡火患。今論功而請賓,曲突徙薪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邪?’主人乃寤而請之。今茂陵徐福,數(shù)上書言霍氏且有變,宜防絕之。向使福說得行,則國無裂土出爵之費,臣無逆亂誅滅之?dāng)?。往事既已,而福獨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貴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發(fā)灼爛之右!”上乃賜福帛十匹,后以為郎。
當(dāng)初,霍氏一家驕橫奢侈,茂陵人徐福就曾指出:“霍氏必亡。凡奢侈無度,必然傲慢不遜;傲慢不遜,必然冒犯主上;冒犯主上就是大逆不道。身居高位的人,必然會受到眾人的厭惡?;羰弦患议L期把持朝政,遭到很多人的厭惡,天下人厭惡,又作出大逆不道的事,怎么可能不滅亡呢!”于是,上書朝廷說:“霍氏一家權(quán)勢太大,陛下既然厚愛他們,就應(yīng)隨時加以約束限制,不要讓他們發(fā)展到滅亡的地步!”上書三次,天子聽到了,未加采納。后霍氏一家被誅殺,曾告發(fā)過霍氏的人都被封賞,有人上書漢宣帝,為徐福鳴不平說:“我聽說,有一位客人到主人家拜訪,見主人家爐灶的煙囪是直的,旁邊又堆有柴薪,這位客人便對主人說:‘您的煙囪應(yīng)改為彎曲的,并將柴薪搬到遠(yuǎn)處去,不然的話,將會發(fā)生火災(zāi)!’主人默然,不予理會。不久,主人家果然失火,鄰居們共同搶救,幸而將火撲滅。于是,主人家殺牛擺酒,對鄰居表示感謝,在救火中燒傷的被請到上座,其余則各按出力大小依次就坐,卻沒有請那位建議他改彎煙囪的人。有人對這家主人說:‘當(dāng)初要是聽了那位客人的勸告,就不用殺牛擺酒,終究不會有火災(zāi)。如今論功請客酬謝,建議改彎煙囪、移走柴薪的人沒有功勞,而在救火時被燒得焦頭爛額的人才是上客嗎?’主人這才醒悟,將那位客人請來。茂陵人徐福多次上書說霍氏將會有叛逆行為,應(yīng)預(yù)先加以防范制止。假如陛下接受徐福的勸告,則國家就沒有劃出土地分封列候的費用,臣下也不會謀逆叛亂,遭受誅殺的大禍?,F(xiàn)在事情已然過去,而只有徐福的功勞沒有受到獎賞,希望陛下明察,嘉許其‘彎曲煙囪、移走柴薪’的遠(yuǎn)見,使他居于‘焦頭爛額’者之上!”漢宣帝這才賜給徐福綢緞十匹,后又任命他為郎官。
帝初立,謁見高廟,大將軍光驂乘,上內(nèi)嚴(yán)憚之。若有芒刺在背。后車騎將軍張安世代光驂乘,天子從容肆體,甚安近焉。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誅,故俗傳霍氏之禍萌于驂乘。后十二歲,霍后復(fù)徙云林館,乃自殺。
漢宣帝初即皇位時,前往漢高祖廟祭拜,由大將軍霍光同車陪乘,漢宣帝心中十分畏懼,有如芒刺在背,很不舒服。后改由車騎將軍張安世同車陪乘,漢宣帝這才覺得輕松從容,十分安全親近。等到霍光死后,其宗族最終遭到誅殺,所以民間傳說,霍家的災(zāi)禍早在霍光陪同漢宣帝乘車時就已萌芽了。十二年后,霍皇后又被遷到云林館囚居,自殺身亡。
班固贊曰:霍光受襁褓之托,任漢室之寄,匡國家,安社稷,擁昭,立宣,雖周公、阿衡何以加此!然光不學(xué)亡術(shù),暗于大理;陰妻邪謀,立女為后,湛溺盈溢之欲,以增顛覆之禍,死財三年,宗族誅夷,哀哉!
班固贊曰:霍光身受輔佐幼主的重托,掌握著漢朝的安危存亡,匡扶國家,安定社稷,維護(hù)漢昭帝,擁立漢宣帝,即使是周公、伊尹,又怎能超過!然而,霍光不學(xué)無術(shù),不明大理,隱瞞妻子的邪惡逆謀,立自己的女兒為皇后,沉溺于過多的欲望,使覆亡的災(zāi)禍加劇,身死才三年,宗族就遭誅滅,實在令人悲哀!
臣光曰:霍光之輔漢室,可謂忠矣;然卒不能庇其宗,何也?夫威福者,人君之器也;人臣執(zhí)之,久而不歸,鮮不及矣。以孝昭之明,十四而知上官桀之詐,固可以親政矣。況孝宣十九即位,聰明剛毅,知民疾苦,而光久專崐大柄,不知避去,多置私黨,充塞朝廷,使人主蓄憤于上,吏民積怨于下,切齒側(cè)目,待時而發(fā),其得免于身幸矣,況子孫以驕侈趣之哉!雖然,向使孝宣專以祿秩賞賜富其子孫,使之食大縣,奉朝請,亦足以報盛德矣;乃復(fù)任之以政,授之以兵,乃事叢釁積,更加裁奪,遂至怨懼以生邪謀,豈徒霍氏之自禍哉?亦孝宣醞釀以成之也。昔斗椒作亂于楚,莊王滅其族而赦箴尹克黃,以為子文無后,何以勸善。夫以顯、禹、云、山之罪,雖應(yīng)夷滅,而光之忠勛不可不祀;遂使家無噍類,孝宣亦少恩哉!
臣司馬光曰:“霍光輔佐漢朝,可以說是忠心耿耿,然而卻終究未能庇護(hù)他的宗族,是什么原因呢?威嚴(yán)權(quán)柄,只有君王才能享有,如果由臣下享有,長期不歸還君王,則很少能逃脫滅亡的命運。以漢昭帝的賢明,十四歲就能洞察上官桀的奸詐行為,原來可以親理朝政了,更何況漢宣帝十九歲即皇位,聰明剛毅,了解民間疾苦,而霍光卻依然長期專擅大權(quán),不知引退,反在朝中廣植私黨,致使君王積蓄怨憤于上,官、民積蓄不滿于下,咬牙切齒,側(cè)目而視,都在等待時機發(fā)動?;艄庾约耗軌蛎獾?,已然是僥幸了,何況子孫更加驕橫奢侈呢!盡管如此,假如當(dāng)初漢宣帝專用官階和俸祿賞賜霍光的子孫,使他們富有,讓他們享用大縣的收入,定期前來朝見皇帝,也就足以報答霍光的盛德了;而漢宣帝仍然讓他們主持朝政,授以兵權(quán),等到事態(tài)嚴(yán)重,這才對他們加以裁奪,以至他們恐懼怨恨,生出反叛朝廷的陰謀。這難道只是霍氏一家自己招致的災(zāi)禍嗎?這也是漢宣帝醞釀而成的。春秋時,斗椒在楚國作亂,楚莊王滅其宗族,卻赦免了擔(dān)任箴尹的斗克黃,認(rèn)為如果不讓當(dāng)初于國有功的斗於菟留下后代,就不利于勉勵人們行善立功。以霍顯、霍禹、霍云、霍山犯下的罪行,當(dāng)然應(yīng)誅滅全族,但立下大功的忠臣霍光卻不可無人祭祀,漢宣帝竟將其全族老小全部處死,一個不留,也未免刻薄寡恩了!
[6]九月,詔減天下鹽賈。又令郡國歲上系囚以掠笞若瘐死者,所坐縣、名、爵、里,丞相、御史課殿最以聞。
[6]九月,漢宣帝下詔降低天下鹽價。又下令各郡、國,每年將本地因受刑或病餓而死的囚犯的縣份、姓名、官爵和所居邑里呈報朝廷,由丞相、御史對地方官員考評,排出等級后奏報漢宣帝。
[7]十二月,清河王年坐內(nèi)亂廢,遷房陵。
[7]十二月,清河王劉年因被指控luàn倫,被廢去王爵,貶居房陵。
[8]是歲,北海太守廬江朱邑以治行第一入為大司農(nóng),勃海太守龔遂入為水衡都尉。先是,勃海左右郡歲饑,盜賊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選能治者,丞相、御史舉故昌邑郎中令龔遂,上拜為勃海太守。召見,問:“何以治勃海,息其盜賊?”對曰:“海瀕遐遠(yuǎn),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饑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盜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勝之邪,將安之也?”上曰:“選用賢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聞治亂民猶治亂繩,不可急也;唯緩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無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從事?!鄙显S焉,加賜黃金贈遣。乘傳至勃海界,郡聞新太守至,發(fā)兵以迎。遂皆遣還。移書敕屬縣:“悉罷逐捕盜賊吏,諸持、鉤、田器者皆為良民,吏毋得問;持兵者乃為賊。”遂單車獨行至府。盜賊聞遂教令,即時解散,棄其兵弩而持鉤、,于是悉平,民安土樂業(yè)。遂乃開倉廩假貧民,選用良史慰安牧養(yǎng)焉。遂見齊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儉約,勸民務(wù)農(nóng)桑,各以口率種樹畜養(yǎng)。民有帶持刀劍者,使賣劍買牛,賣刀買犢,曰:“何為帶牛佩犢!”勞來循行,郡中皆有畜積,獄訟止息。
[8]這一年,北海太守廬江人朱邑,以治理地方政績和個人品行排名第一,被調(diào)入朝中擔(dān)任大司農(nóng),勃海太守龔遂也調(diào)入朝中擔(dān)任水衡都尉。當(dāng)初,勃海周圍各郡遇到荒年,百姓饑饉,盜賊并起,二千石官員不能擒獲制止。漢宣帝下令征選有能力治理的官員,丞相、御史舉薦前昌邑國郎中令龔遂,于是漢宣帝任命龔遂為勃海太守。召見時,漢宣帝問龔遂:“你用什么辦法來治理勃海郡,平息那里的盜賊呢?”龔遂說:“勃??さ靥幒I,遠(yuǎn)離京師,得不到圣明君主的教化,當(dāng)?shù)匕傩諡轲嚭Э啵胤焦倮魠s不加體恤,所以才使陛下的子民盜取陛下的兵器,在小池溏中耍弄罷了。如今陛下是打算派我鎮(zhèn)壓他們呢?還是安撫他們呢?漢宣帝說:“我征選賢良人才,當(dāng)然是要安撫他們。”龔遂說:“我聽說,治理作亂的百姓,就如同整理一團(tuán)亂繩一般,不能操之過急,只有先將緊張的局勢緩和下來,然后才能治理。我希望丞相、崐御史不要用嚴(yán)格的法令約束我的行動,準(zhǔn)許我相機行事。”漢宣帝批準(zhǔn)了龔遂的請求,并加賞黃金,派他前往。龔遂乘坐國家的驛車,來到勃??そ?,郡中官員聽說新太守來到,派軍隊前往迎接。龔遂將軍隊全部遣還,并下達(dá)文書給所屬各縣,命令:“將所有負(fù)責(zé)緝捕盜賊的官吏一律撤銷,凡是手持鋤頭、鐮刀和其他農(nóng)具的,一律視為良民百姓,地方官吏不得刁難,只有手持兵器的才算是盜賊。”然后,龔遂單人獨車前往郡衙門就職。盜賊們聽說新太守的命令后,立即解散,拋棄兵器弓弩,拿起鐮刀、鋤頭,于是盜賊全部平息,百姓安居樂業(yè)。于是,龔遂下令打開官倉,賑濟(jì)貧苦百姓,選派品行優(yōu)良的官吏對百姓們進(jìn)行安撫、管理。龔遂發(fā)現(xiàn)齊地風(fēng)俗奢侈,人們喜歡經(jīng)營工商業(yè),不愿在田間勞作,便以身作則,提倡勤儉節(jié)約,勸導(dǎo)百姓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按各家人口的多少,規(guī)定必須種樹若干,養(yǎng)家畜若干。凡百姓有帶刀持劍的,讓他們賣劍買耕牛,賣刀買牛犢,說道:“你為什么把壯牛和牛犢佩帶在身上!”經(jīng)過龔遂的辛勤勸勉,往來巡查,終于使勃海郡內(nèi)各家各戶都有了積蓄,刑獄訟案也大為減少。
[9]烏孫公主女為龜茲王絳賓夫人。絳賓上書言:“得尚漢外孫,愿與公主又俱入朝?!?/P>
[9]嫁給烏孫國王的漢朝公主劉解憂的女兒是龜茲國王絳賓的夫人。絳賓上書漢宣帝說:“我有幸娶漢朝外孫女為妻,愿與公主的女兒同到長安朝見。”
元康元年(丙辰、前65)
元康元年(丙辰,公元前65年)
[1]春,正月,龜茲王及其夫人來朝;皆賜印綬,夫人號稱公主,賞賜甚厚。
[1]春季,正月,龜茲王及其夫人前來朝見漢宣帝。漢宣帝賜給他們印信、綬帶,封其夫人公主稱號,并給予十分豐厚的賞賜。
[2]初作杜陵。徙丞相、將軍、列候、吏二千石、訾百萬者杜陵。
[2]漢宣帝開始為自己修建陵墓杜陵,并將丞相、將軍、列候、二千石官員以及擁有百萬以上家財?shù)娜诉w往杜陵。
[3]三月,詔以鳳皇集泰山、陳留,甘露降未央宮,赦天下。
[3]三月,漢宣帝下詔,因有鳳凰聚集于泰山、陳留一帶,又有甘露降于未央宮,所以大赦天下。
[4]有司復(fù)言悼園宜稱尊號曰皇考;夏,五月,立皇考廟。
[4]有關(guān)官員再次進(jìn)言:漢宣帝的父親劉進(jìn)應(yīng)尊稱為“皇考”。夏季,五月,建立皇考廟。
[5]冬,置建章衛(wèi)尉。
[5]冬季,設(shè)置建章衛(wèi)尉。
[6]趙廣漢好用世吏子孫新進(jìn)年少者,專厲強壯蜂氣,見事風(fēng)生,無所回避,率多果敢之計,莫為持難,終以此敗。廣漢以私怨論殺男子榮畜,人上書言之,事下丞相、御史按驗。廣漢疑丞相夫人殺侍婢,欲以此脅丞相,丞相按之愈急。廣漢乃將吏卒入丞相府,召其夫人跪庭下受辭,收奴婢十余人去。丞相上書自陳,事下廷尉治,實丞相自以過譴笞傅婢,出至外第乃死,不如廣漢言。帝惡之,下廣漢廷尉獄。吏民守闕號泣者數(shù)萬人:“臣生無益縣官,愿代趙京兆死,使牧養(yǎng)小民!”廣漢竟坐要斬。廣漢為京兆尹,廉明,威制豪強,小民得職,百姓追思歌之。
[6]京兆尹趙廣漢喜歡任用那些世代為吏者的子孫中剛開始在官府任職的年輕人,專門鍛煉他們的強猛和銳氣。他們辦事雷厲風(fēng)行,無所回避,大多有膽識,不知猶豫為難,但最終卻因此而敗亡。趙廣漢出于私人的怨恨,將一名叫作榮畜的男子判處死刑。有人上書朝廷告發(fā)此事,漢宣帝命丞相、御史負(fù)責(zé)審查。趙廣漢懷疑丞相魏相的夫人曾殺死婢女,便打算用此事來威脅丞相,但丞相卻加緊了審查。于是,趙廣漢親自率領(lǐng)官吏、兵卒進(jìn)入丞相府,召丞相夫
人前來,跪在院中接受盤問,并抓走了相府奴婢十余人。丞相魏相上書漢宣帝為自己辯白,漢宣帝命廷尉負(fù)責(zé)處理。經(jīng)調(diào)查證明,是丞相自己因一名婢女犯有過失,加以責(zé)打,送到外宅后才死去,并非像趙廣漢說的那樣。漢宣帝厭惡趙廣漢的行為,下令將趙廣漢逮捕,關(guān)押在廷尉獄中。官吏和百姓聽說趙廣漢被捕,紛紛守在皇宮門前號哭,達(dá)數(shù)萬人之多。有人說:“我活著對皇上并無益處,情愿代崐替趙京兆去死,讓他留下來照管小民!”然而趙廣漢終于被腰斬。趙廣漢身為京兆尹,廉潔明察,以威嚴(yán)抑制豪強,使小民各得其所,受到百姓的思念和歌頌。
[7]是歲,少府宋疇坐議“鳳皇下彭城,未至京師,不足美”,貶為泗水太傅。
[7]這一年,少府宋疇因聲稱“鳳凰飛集彭城,未到長安,不足以贊美”,受到指控,被貶為泗水國太傅。
[8]上選博士、諫大夫通政事者補郡國守相,以蕭望之為平原太守。望之上疏曰:“陛下哀愍百姓,恐德之不究,悉出諫官以補郡吏。朝無爭臣,則不知過,所謂憂其未而忘其本者也?!鄙夏苏魍胧厣俑?。
[8]漢宣帝征選通曉政務(wù)的博士、諫大夫充任郡太守和封國丞相,任命蕭望之為平原太守。蕭望之上書漢宣帝說:“陛下哀憐百姓,唯恐恩德不能遍及天下,將朝中諫官全部派到各郡、國掌管地方事務(wù)。但朝中缺少直諫之臣,就不能使陛下了解朝政的缺失,這正是所謂只憂慮末梢而忘記了根本。”于是漢宣帝征調(diào)蕭望之擔(dān)任少府。
[9]東海太守河?xùn)|尹翁歸,以治郡高第入為右扶風(fēng)。翁歸為人,公廉明察,郡中吏民賢、不肖及奸邪罪名盡知之??h縣各有記籍,自聽其政;有急名則少緩之。吏民小解,輒披籍。取人必于秋冬課吏大會中及出行縣,不以無事時。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懼,改行自新。其為扶風(fēng),選用廉平疾奸吏以為右職,接待有禮,好惡與同之;其負(fù)翁歸,罰亦必行。然溫良謙退,不以行能驕人,故尤得名譽于朝廷。
[9]東海太守河?xùn)|人尹翁歸,因治理郡務(wù)成績優(yōu)等,被調(diào)入京擔(dān)任右扶風(fēng)一職。尹翁歸為人公正、廉潔、明察,對郡中官吏和普通百姓的好壞及奸邪之徒的罪狀無不盡知。他對治下每個縣的情況都有專門記載,親自處理各縣的政務(wù)。凡遇下屬處理事務(wù)過于苛急,他便命其稍加平緩;如屬下
官吏辦事稍有懈怠,他則親自查閱有關(guān)記載督促。尹翁歸逮捕罪犯,都在秋冬考核官吏大會中,或出巡各縣之際,而不在平日無事時進(jìn)行。他逮捕罪犯,目的在于以一警百。官吏和百姓全都敬服,心懷恐懼,改過自新。尹翁歸出任右扶風(fēng),選用清廉公正、疾惡如仇的官員擔(dān)任高級職務(wù);待人接物注重禮節(jié),無論自己喜歡還是厭惡,都同樣對待;但對違抗命令者,也必加處罰。然而尹翁歸為人溫和謙虛,從不依恃自己的才能看不起別人,因此在朝中尤其受人贊譽。
[10]初,烏孫公主少子萬年有寵于莎車王。莎車王死而無子,時萬年在漢,莎車國人計,欲自托于漢,又欲得烏孫心,上書請萬年為莎車王。漢許之,遣使者奚充國送萬年。萬年初立,暴惡,國人不說。
[10]當(dāng)初,嫁與烏孫王的漢朝公主的小兒子萬年受到莎車王的寵愛。莎車王死后,沒有兒子,當(dāng)時萬年正在漢朝,莎車國人商議,既想托庇于漢朝,又想取得烏孫國的歡心,于是上書漢朝廷,請求立萬年為莎車王。漢朝同意所請,派使者奚充國護(hù)送萬年前往莎車。萬年剛當(dāng)上莎車國王,就非常殘暴兇惡,莎車人深為不滿。
上令群臣舉可使西域者,前將軍韓增舉上黨馮奉世以衛(wèi)候使持節(jié)送大宛諸國客至伊循城。會故莎車王弟呼屠徵與旁國共殺其王萬年及漢使者奚充國,自立為王。時匈奴又發(fā)兵攻車師城,不能下而去。莎車遣使揚言“北道諸國已各屬匈奴矣”,于是攻劫南道,與歃盟畔漢,從鄯善以西皆絕不通。都護(hù)鄭吉、、校尉司馬皆在北道諸國間,奉世與其副嚴(yán)昌計,以為不亟擊之,則莎車日強,其勢難制,必危西域,遂以節(jié)諭告諸國王,因發(fā)其兵,南北道合萬五千人,進(jìn)擊莎車,攻拔其城。莎車王自殺,傳其首詣長安,更立他昆弟子為莎車王。諸國悉平,威振西域,奉世乃罷兵以聞。帝召見韓增曰:“賀將軍所舉得其人。”
漢宣帝命群臣舉薦能夠出使西域的人選。經(jīng)前將軍韓增舉薦,上黨人馮奉世以衛(wèi)候身份充當(dāng)使者,攜帶皇帝符節(jié),護(hù)送大宛等國客人到達(dá)伊循城。正巧前莎車王的弟弟呼屠徵聯(lián)合鄰國勢力一同殺死其王萬年和漢朝使者奚充國,自立為莎車王。當(dāng)時,匈奴再次出兵攻打車師城,未能攻下,撤兵而還。莎車國派使者揚言:“西域北路各國已歸屬匈奴了?!庇谑桥杀ゴ蚰下犯鲊?,與各國結(jié)盟,背叛漢朝,使西域自鄯善國以西全部與漢朝絕交。此時都護(hù)鄭吉崐、校尉司馬都在北路各國間,馮奉世與其副使嚴(yán)昌商議,認(rèn)為如不立即攻擊莎車,那么莎車將日益強盛,難以控制,必定危及整個西域。于是以皇帝符節(jié)告諭各國國王,征調(diào)各國軍隊,南北兩路共一萬五千人,進(jìn)攻莎車。結(jié)果莎車城被攻克,莎車王自殺,首級被送至長安,改立前莎車王其他兄弟的兒子為莎車王,馮奉世率兵將各國全部平定,威震西域,然后罷兵,奏聞朝廷。漢宣帝召見韓增說:“祝賀將軍,你舉薦的人非常出色。”
奉世遂西至大宛;大宛聞其斬莎車王,敬之異于他使,得其名馬象龍而還。上甚說,議封奉世。丞相、將軍皆以為可,獨少府蕭望之以為“奉世奉使有指,而擅制違命,發(fā)諸國兵,雖有功效,不可以為后法。即封奉世,開后奉使者利以奉世為比,爭逐發(fā)兵,要功萬里之外,為國家生事于夷狄,漸不可長。奉世不宜受封。”上善望之議,以奉世為光祿大夫。
馮奉世于是西至大宛,大宛王聽說他殺死了莎車王,所以對他特別恭敬,與對別的使臣不同,大宛國向漢朝皇帝進(jìn)獻(xiàn)了一匹叫作象龍的名馬,馮奉世將其帶回長安。漢宣帝大為高興,與朝臣商議,打算封馮奉世為侯。丞相、將軍等都認(rèn)為可以,只有少府蕭望之表示反對,他認(rèn)為:“馮奉世作為朝廷的使臣,有指定的任務(wù),而他卻違背使命,擅自用皇上的名義征調(diào)各國軍隊,雖然建立功勛,卻不能讓后人效法。如封馮奉世為侯,以后奉命出使的人將以他為榜樣,爭著征調(diào)各國軍隊,以圖建功于萬里之外,使國家在外族地區(qū)多生事端,此風(fēng)不可漸長。因此,馮奉世不宜受封?!睗h宣帝認(rèn)為蕭望之的話很有道理,于是任命馮奉世為光祿大夫,沒有封侯。
二年(丁巳、前64)
二年(丁巳,公元前64年)
[1]春,正月,赦天下。
[1]春季,正月,大赦天下。
[2]上欲立皇后,時館陶主母華及淮陽憲王母張、楚孝王母衛(wèi)皆愛幸。上欲立張為后;久之,懲艾霍氏欲害皇太子,乃更選后宮無子而謹(jǐn)慎者,二月,乙丑,立長陵王為皇后,令母養(yǎng)太子;封其父奉光為邛成侯。后無寵,希得進(jìn)見。
[2]漢宣帝打算立皇后。當(dāng)時,館陶公主的母親華及淮陽憲王的母親張、楚孝王的母親衛(wèi)都受到漢宣帝的寵愛。漢宣帝想立張為皇后,但遲遲不決,鑒于前皇后霍成君企圖害死皇太子劉的教訓(xùn),便挑選后宮中沒有兒子且行為謹(jǐn)慎的人立為皇后。二月乙丑(二十六日),漢宣帝立長陵人王為皇后,命她作為皇太子的母親,負(fù)起養(yǎng)育太子的責(zé)任;封其父王奉光為邛成侯。新皇后不受寵愛,很少能見到皇上。
[3]五月,詔曰:“獄者,萬民之命。能使生者不怨,死者不恨,則可謂文吏矣。今則不然。用法或持巧心,析律貳端,深淺不平,奏不如實,上亦亡由知,四方黎民將何仰哉!二千石各察官屬,勿用此人。吏或擅興徭役,飾廚傳,稱過使客,越職逾法以取名譽,譬如踐薄冰以待白日,豈不殆哉!今天下頗被疾疫之災(zāi),朕甚愍之,其令郡國被災(zāi)甚者毋出今年租賦?!?/P>
[3]五月,漢宣帝頒布詔書說:“刑獄,關(guān)系著萬民的生命。只有能使生者不抱怨,死者不懷恨,才可以稱得上是稱職的官吏。如今卻不是這樣。有的官吏用詐使巧,玩弄法令,斷章取義,對律文作出不同解釋,判決案獄輕重不公,又不如實上奏,連朕也無法了解真相,四方萬民還有什么仰仗、指望呢!二千石官員要分別督察自己的屬下,不得任用這樣的人。還有的官吏擅自征發(fā)徭役,裝飾賓館驛站,使過往使者和官員稱心如意,超越職權(quán),違反規(guī)定,以博取贊譽。這種情況,就如同踩在薄冰上等待太陽出來,豈不危險嗎!現(xiàn)在天下不少地方有疾病瘟疫流行,朕十分憐憫,凡受災(zāi)重的郡、國,免除百姓今年的田租賦稅?!?/P>
[4]又曰:“聞古天子之名,難知而易諱也;其更諱詢?!?/P>
[4]漢宣帝在詔書上還說:“聽說,古代天子的名字,民間都不常用,容易避諱,所以我改名為劉詢?!?/P>
[5]匈奴大臣皆以為“車師地肥美,近匈奴,使?jié)h得之,多田積谷,必害人國,不可不爭”,由是數(shù)遣兵擊車師田者。鄭吉將渠犁田卒七千余人救之,為匈奴所圍。吉上言:“車師去渠犁千余里,漢兵在渠犁者少,勢不能相救,愿益田卒?!鄙吓c后將軍趙充國等議,欲因匈奴衰弱,出兵擊其右地,使不崐得復(fù)擾西域。
[5]匈奴國的大臣們都認(rèn)為:“車師國土地肥沃,又靠近匈奴,如被漢朝得到,在那里大量墾田,積聚谷物,必為我國之害,所以不能不將車師從漢朝手中奪過來?!庇谑嵌啻闻杀u擊在車師屯田的漢人。鄭吉率領(lǐng)在渠犁屯田的漢朝兵卒七千余人前來援救,為匈奴兵圍困。鄭吉派人向漢宣帝報告說:“車師距渠犁一千余里,在渠犁的漢軍兵力單薄,難以援救車師,希望能增派屯田軍隊?!睗h宣帝與后將軍趙充國等商議,打算乘匈奴國力衰弱的機會,出兵襲擊其西部地區(qū),使其不能再騷擾西域各國。
魏相上書諫曰:“臣聞之:救亂誅暴,謂之義兵,兵義者王。敵加于己,不得已而起者,謂之應(yīng)兵,兵應(yīng)者勝;爭恨小故,不忍憤怒者,謂之忿兵,兵忿者?。焕送恋?、貨寶者,謂之貪兵,兵貪者破;
恃國家之大,務(wù)民人之眾,欲見威于敵者,謂之驕兵,兵驕者滅。此五者,非但人事,乃天道也。間者匈奴嘗有善意,所得漢民,輒奉歸之,未有犯于邊境;雖爭屯田車師,不足致意中。今聞諸將軍欲興兵入其地,臣愚不知此兵何名者也!今邊郡困乏,父子共犬羊之裘,令草萊之實,??植荒茏源?,難以動兵?!娐弥?,必有兇年,’言民以其愁苦之氣傷陰陽之和也。出兵雖勝,猶有后憂,恐災(zāi)害之變因此以生。今郡國守相多不實選,風(fēng)俗尤薄,水旱不時。按今年子弟殺父兄、妻殺夫者凡二百二十二人,臣愚以為此非小變也。今左右不憂此,乃欲發(fā)兵報纖介之忿于遠(yuǎn)夷,殆孔子所謂‘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鄙蠌南嘌?,止遣長羅侯?;輰堃?、酒泉騎往車師,迎鄭吉及其吏士還渠犁。召故車師太子軍宿在焉耆者,立以為王;盡徙車師國民令居渠犁,遂以車師故地與匈奴。以鄭吉為衛(wèi)司馬,使護(hù)鄯善以西南道。
丞相魏相上書漢宣帝勸阻說:“我聽說,為人解救危亂,誅除兇暴,可以稱之為‘義兵’,兵行仁義,稱王于天下。如果受到敵人的侵略,不得已起而應(yīng)戰(zhàn),則稱之為‘應(yīng)兵’,也可以取得勝利。為了一點細(xì)小的仇恨,忍不住憤怒而起兵,稱之為‘忿兵’,忿兵往往失敗。貪圖別國的土地、財富而起兵,稱之為‘貪兵’,貪兵將為別人所破。自恃國家強大,人口眾多,企圖在敵方面前顯示自己的威力,稱之為‘驕兵’,驕兵將會滅亡。這五種情況,不僅是人事,實為上天的意志。近來,匈奴曾向我國表明善意,得到漢朝的百姓,馬上就將他們送回,未曾侵略我國邊境。雖與我國爭著在車師屯田,我認(rèn)為不足介意?,F(xiàn)在聽說各位將軍打算興兵攻入匈奴境內(nèi),恕我愚昧,不知此兵名義何在???如今邊境各郡都很困乏,百姓們父子共穿一件狗皮或羊皮衣服,靠野草野果充饑,他們對自己的生存常常感到憂心,難以征調(diào)他們?nèi)ギ?dāng)兵打仗!《老子》說‘軍事行動之后,必然會出現(xiàn)災(zāi)年’。就是說百姓們以他們的愁苦怨恨之氣傷害了天地間的陰陽諧調(diào)。所以一旦興兵,即使取得了勝利,也會帶來后患,恐怕災(zāi)變從此產(chǎn)生。如今各郡太守、各封國丞相多不稱職,風(fēng)俗尤為不正,水旱災(zāi)害不時發(fā)生。就在今年,兒子殺父親、弟弟殺哥哥、妻子殺丈夫的共二百二十二人,我認(rèn)為這種情況絕不是小事?,F(xiàn)在陛下左右的人不為此事?lián)鷳n,卻想發(fā)兵到遙遠(yuǎn)的蠻夷之地去報復(fù)細(xì)小的怨忿,恐怕正如孔子所說‘我擔(dān)心季孫氏的憂患,不在顓臾國,而在蕭墻之內(nèi)。’”漢宣帝接受了魏相的勸告,只派長羅侯常惠率領(lǐng)張掖、酒泉的騎兵前往車師,接鄭吉及其所率將士還回渠。又召前車師太子、正在焉耆的軍宿,立為車師王;將車師國百姓全部遷徙,讓他們到渠居住,將原車師國地區(qū)讓給匈奴。漢宣帝任命鄭吉為衛(wèi)司馬,負(fù)責(zé)鄯善以西的南路地區(qū)的安全。
[6]魏相好觀漢故事及便宜章奏,數(shù)條漢興已來國家便宜行事及賢臣賈誼、晁錯、董仲舒等所言,奏請施行之。相敕掾史按事郡國,及休告,從家還至府,輒白四方異聞?;蛴心尜\、風(fēng)雨災(zāi)變,郡不上,相輒奏言之。與御史大夫丙吉同心輔政,上皆重之。
[6]魏相喜歡閱讀有關(guān)漢朝舊事的記載和前人提出改良建議的奏章,多次列舉漢朝建國以來推行的于國有益的措施以及賢臣賈誼、晁錯、董仲舒等人的建議,奏請漢宣帝批準(zhǔn)實行。丞相府的官員因公事到郡國及休假從家回到相府,魏相都命他們將各地發(fā)生的奇聞異事報告給他。如果有的地區(qū)出現(xiàn)逆賊,或自然災(zāi)害,郡府不向朝廷報告,總是由魏相奏聞朝廷。魏相與御史大夫丙吉同心協(xié)力輔佐朝政,漢宣帝對二人都很倚重。
丙吉為人深厚,不伐善。自曾孫遭遇,言絕口不道前恩,故朝廷莫能明崐其功也。會掖庭宮婢則令民夫上書,自陳嘗有阿保之功,章下掖庭令考問,則辭引使者丙吉知狀。掖庭令將則詣御史府以視吉,吉識,謂則曰:“汝嘗坐養(yǎng)皇曾孫不謹(jǐn),督笞汝,汝安得有功!獨渭城胡組、淮陽郭徵卿有恩耳?!狈謩e奏組等共養(yǎng)勞苦狀。詔吉求組、徵卿;已死,有子孫,皆受厚賞。詔免則為庶人,賜錢十萬。上親見問,然后知吉有舊恩而終不言,上大賢之。
丙吉為人深沉忠厚,不夸耀自己的功勞。自漢宣帝即位以來,丙吉絕口不提以前對漢宣帝的恩惠,所以朝中無人知道他的功勞。正巧一個名叫則的掖庭所屬宮婢讓自己的老百姓丈夫上書朝廷,陳述自己對皇帝曾有撫育之功,漢宣帝命掖庭令負(fù)責(zé)查問此事,宮婢則在供詞中提到丙吉了解當(dāng)時的情況。掖庭令將宮婢則帶到御史府來見丙吉,丙吉認(rèn)識她,對她說:“你當(dāng)年撫育皇曾孫時,因照顧不周,我還曾責(zé)打過你,你有什么功勞!只有渭城人胡組、淮陽人郭徵卿對皇曾孫有恩?!庇谑欠謩e將胡組等當(dāng)年共同辛勤撫養(yǎng)的情況上奏漢宣帝。漢宣帝下詔,命尋訪胡組、郭徵卿,但二人已然去世,只有子孫尚在,都受到豐厚的賞賜。漢宣帝又下詔赦免則的官奴婢身分,使她成為平民,賜給她十萬錢,并親自召見,詢問當(dāng)年情況,這才知道丙吉對自己有舊恩,卻一直不肯透露,對丙吉的賢德大為感動。
[7]帝以蕭望之經(jīng)明持重,議論有余,材任宰相,欲詳試其政事,復(fù)以為左馮翊。望之從少府出為左遷,恐有不合意,即移病。上聞之,使侍中成都侯金安上諭意曰:“所用皆更治民以考功。君前為平原太守日淺,故復(fù)試之于三輔,非有所聞也。”望之即起視事。
[7]漢宣帝認(rèn)為蕭望之善于籌劃,為人持重,很會分析議論,才能堪為丞相,打算仔細(xì)考察他處理政務(wù)的能力,便又任命他為左馮翊。蕭望之本為少府,如今從宮廷被降到地方,擔(dān)心皇上對自己有不滿意之處,便上書漢宣帝,以有病為理由,打算辭去官職。漢宣帝知道后,派侍中成都侯金安上向蕭望之解釋自己的意思說:“這樣做都是為了考察你治理百姓的能力。你以前當(dāng)平原太守的時間太短,所以再調(diào)你到三輔地區(qū)試用,并非聽到什么不利于你的議論?!庇谑鞘捦⒓雌鹕硖幚碚隆?/P>
[8]初,掖庭令張賀數(shù)為弟車騎將軍安世稱皇曾孫之材美及征怪;安世輒絕止,以為少主在上,不宜稱述曾孫。及帝即位而賀已死,上謂安世曰:“掖庭令平生稱我,將軍止之,是也?!鄙献匪假R恩,欲封其冢為恩德侯,置守冢二百家。賀有子早死,子安世小男彭祖。彭祖又小與上同席研書指,欲封之,先賜爵關(guān)內(nèi)侯。安世深辭賀封;又求損守冢戶數(shù),稍減至三十戶。上曰:“吾自為掖庭令,非為將軍也!”安世乃止,不敢復(fù)言。
[8]當(dāng)初,掖庭令張賀多次在其弟車騎將軍張安世面前稱贊皇曾孫的才干,并談到與皇曾孫有關(guān)的一些奇異征兆。張安世總是禁止他說這些,認(rèn)為上有年輕的皇上,不應(yīng)稱道皇曾孫。到漢宣帝即位時,張賀已然去世,漢宣帝對張安世說:“掖庭令當(dāng)初無端地稱贊我,將軍制止他是對的?!睗h宣帝
追念張賀對自己的恩惠,打算追封他為恩德侯,為他設(shè)置二百人家守墓。張賀的兒子去世很早,收張安世的小兒子張彭祖為養(yǎng)子。張彭祖幼年時又曾與漢宣帝一起讀書,所以漢宣帝打算封張彭祖為侯,先賜他為關(guān)內(nèi)侯。張安世對張賀封侯之事堅決辭謝,
更多信息請查看古文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