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大學法政學院2018年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考試大綱
來源:易賢網 閱讀:4984 次 日期:2017-09-22 11:20:48
溫馨提示:易賢網小編為您整理了“中國海洋大學法政學院2018年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考試大綱”,方便廣大網友查閱!

2018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大綱

016 法政學院

目錄

初試考試大綱 1

631 法學基礎理論 1

900 法學綜合考試 3

632 政治學原理 7

967 政治學綜合 8

662 公共管理基礎 9

968 公共政策分析 12

634 社會學原理與方法 14

924 西方社會學理論 23

復試考試大綱 40

法理學 40

法律史學 41

訴訟法學 42

行政法學 46

刑法學 48

民法學 50

環(huán)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52

國際法學 55

經濟法學 57

比較政治制度 58

國際關系史 59

當代國際關系 60

西方行政學說史 61

高等教育學與教育經濟學 62

社會保險學 65

土地行政學 69

應用社會學 70

法學基礎理論 78

初試考試大綱

631 法學基礎理論

一、考試性質

《法學基礎理論》是中國海洋大學法學學科各專業(yè)(學術型)碩士入學初試考試的專業(yè)基礎課程。

二、考察目標

本考試大綱涵蓋法理學、憲法學、國際公法學等三門課程,力求科學測評考生關于法學基礎理論各相關課程的知識儲備及分析、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便能夠準確選擇在法律實務和學術潛力方面表現出色的考生。

命題旨在以下兩個層次上測試考生對法學基礎理論各相關課程的掌握程度和運用能力:

1、知識儲備:測評考生對法理學、憲法學、國際公法學等學科的重要知識的掌握程度。

2、學術潛力: 測評考生利用上述學科的基本知識分析、思考實際問題的能力,檢驗其思考深度及原創(chuàng)力。

三、考試形式

1、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2、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試卷由試題和答題紙組成。

3、試卷結構

法理學:50分

憲法學:50分

國際公法學:50分

分值結構:名詞解釋20%,簡答題40%,論述題及案例分析40%。

四、考試內容

(一)法理學

1、法的定義、特征與本質

2、法的形式、法的效力以及法的分類

3、法律概念、法律規(guī)則和法律原則

4、法律部門與法律體系

5、法律關系

6、法律行為與法律責任

7、法的制定、實施與法律監(jiān)督

8、法律方法與法律程序

9、法的起源與發(fā)展

10、法的價值與作用

(二)憲法學

1、憲法的基本原則

2、憲法的淵源

3、違憲審查制度

4、國家的結構形式

5、政體

6、公民的基本權利

7、我國的主要國家機構

8、我國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9、我國的選舉制度

(三)國際公法學

1、國際法導論

國際法的性質;國際法的淵源;國際法與國內法的關系。

2、國際法的基本原則

國際法基本原則的界定;聯合國憲章所確立的國際法基本原則。

3、國際法的主體

國家的要素和基本權利;國家豁免;承認與繼承;國際法上的個人;國際組織的一般制度;聯合國體系、區(qū)域性國際組織和非政府組織。

4、國際人權法

國際人權標準及其實施機制。

5、國家領土

國家領土的界定;國家領土的取得和變更;領土主權及限制。

6、國際海洋法

國際海洋法的基本概念;基線、內水、領海和毗連區(qū)、用于國際航行的海峽與群島水域、大陸架、專屬經濟區(qū)、公海、國際海底區(qū)域等制度;國際海洋爭端的解決機制。

7、極地與空間法

南北兩極的法律地位、空氣空間法與外層空間法。

8、外交和領事關系法

外交機關和外交人員;外交特權與豁免;領事關系法。

9、條約法

條約的締結、生效;條約的解釋和修訂;條約的無效、終止和暫停施行。

10、國家責任法

國家責任的界定;國家責任的形式;國家責任的成立與承擔;國家責任的新問題。

11、國際爭端的解決

12、國際爭端解決的政治方法和法律方法。

五、是否需使用計算器

否。

900 法學綜合考試

一、考試性質

《法學綜合考試》是中國海洋大學法學各學科專業(yè)(學術型)碩士入學初試考試的法學綜合考試課程。

二、考察目標

本考試大綱涵蓋民法總論、刑法總論和刑事訴訟法學等多個課程,力求科學測評考生關于對民法總論、刑法總論、刑事訴訟法學等三門課程的知識儲備及分析、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便能夠準確選擇在法律實務和學術潛力方面表現出色的考生。

命題旨在以下三個層次上測試考生對民法總論、刑法總論、刑事訴訟法等相關課程的掌握程度和運用能力:

1、知識儲備:測評考生對民法總論、刑法總論、刑事訴訟法學等課程的重要知識的掌握程度。

2、綜合運用:運用所學的基礎理論和制度規(guī)定來綜合分析具體案例。

3、學術潛力: 測評考生利用上述學科的基本知識分析、思考實際問題的能力,檢驗其思考深度及原創(chuàng)力。

三、考試形式

1、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合計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2、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試卷由試題和答題紙組成。

3、試卷結構

民法總論:50分

刑法總論:50分

刑事訴訟法:50分

分值結構:名詞解釋20%,簡答題40%,論述題及案例分析40%。

四、考試內容

(一)民法總論

1、民法的概念與調整對象;民法的產生與發(fā)展;民法的淵源與適用范圍。

2、民法的基本原則。

3、民事法律關系。

4、民事主體。

5、民事法律行為。

6、代理。

7、訴訟時效與期限。

8、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二)刑法總論

1、刑法的原則

罪刑法定原則;適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則;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刑事管轄權原則;刑事管轄權與國際犯罪。

2、犯罪概念和犯罪構成

犯罪概念;犯罪構成;犯罪構成理論;犯罪構成理論流派;刑事管轄權與國際犯罪。

3、犯罪形態(tài)

犯罪形態(tài)概念;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態(tài);共同犯罪;罪數形態(tài);一罪類型。

4、刑罰總論

刑罰概念;刑罰體系;量刑規(guī)則;刑罰裁量制度。

5、刑罰執(zhí)行制度

刑罰執(zhí)行概念;緩刑;減刑;假釋。

6、罪刑規(guī)范

罪名;罪狀;法定刑;法條競合。

(三)刑事訴訟法學

1、導論

(1)刑事訴訟的特點、刑事訴訟法的表現形式與基本內容、刑事訴訟法學的研究對象。

(2)外國早期社會刑事訴訟制度的基本特點、我國刑事訴訟制度的歷史形成、現代西方國家刑事訴訟制度的基本模式、我國刑事訴訟法再修改的重點與難點。

2、基本范疇

(1)刑事訴訟目的基本學說、刑事訴訟價值的一般理論。

(2)刑事訴訟結構的理論學說、我國刑事訴訟的基本結構。

(3)刑事訴訟主體理論、刑事訴訟職能理論的基本內容。

3、基本原則

(1)刑事訴訟基本原則的涵義、國際通行的刑事訴訟基本原則。

(2)我國刑事訴訟基本原則體系、我國刑事訴訟基本原則的立法動向。

4、基本制度

(1)刑事訴訟管轄制度和回避制度的基本內容。

(2)辯護制度的基本內容與發(fā)展趨勢、刑事代理制度的內涵。

(3)刑事強制措施的概念、特點與適用原則、我國刑事強制措施體系及其發(fā)展完善。

(4)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內涵、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的范圍、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基本程序。

(5)刑事訴訟法有關期間、送達、中止、終止的基本規(guī)定。

5、證據制度

(1)刑事證據的概念、刑事證據制度的歷史類型。

(2)刑事證據的種類與分類。

(3)刑事訴訟證明的概念以及刑事訴訟證明對象、證明標準、證明責任的基本內容。

(4)刑事訴訟證據規(guī)則的基本內容和立法動向。

6、審前程序

(1)立案的概念、條件和程序。

(2)偵查主體的范圍、偵查行為的種類與程序規(guī)制、偵查監(jiān)督的基本內容、我國偵查制度的立法完善。

(3)刑事起訴的概念、刑事起訴的原則、審查起訴的內容、提起公訴的條件和程序、不起訴的種類與規(guī)制、提起自訴的條件、我國公訴制度的立法完善。

7、審判程序

(1)刑事審判的內涵、刑事審判組織、刑事審判原則和刑事審級制度的基本內容。

(2)公訴案件一審程序的具體環(huán)節(jié)、自訴案件一審程序的特點、簡易程序的適用條件和法庭審判特點。

(3)刑事判決、裁定和決定的內涵與表現形式。

(4)二審程序的內涵、提起二審程序的規(guī)范性要求、第二審案件的審判原則、審理方式及其完善。

(5)死刑復核程序的內涵、基本流程、死刑復核程序的立法完善。

(6)審判監(jiān)督程序的內涵、提起主體、提起理由、依審判監(jiān)督程序重新審判的規(guī)范性要求、審判監(jiān)督程序的改革完善。

8、執(zhí)行程序

(1)執(zhí)行的概念、特點和依據、各種判決、裁定的執(zhí)行程序。

(2)執(zhí)行變更和執(zhí)行監(jiān)督的基本內容。

9、特別程序

(1)未成年人案件訴訟程序的特有原則、附條件不起訴制度和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的基本內容。

(2)公訴案件適用和解程序的基本條件。

(3)違法所得沒收程序的適用條件。

(4)精神病人強制醫(yī)療程序的適用條件和程序規(guī)則。

五、是否需使用計算器

否。

632 政治學原理

一、考試性質

《政治學原理》是政治學一級學科入學初試考試的基礎課程,適宜政治學所有專業(yè)。

二、考察目標

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政治學的基本知識、觀點和方法,樹立馬克思主義的政治觀,把握政治現象及其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掌握認識和分析政治現象的基本方法,具備認識復雜政治現象、分析現實政治的基本能力。

三、考試形式

本考試為閉卷考試,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試卷結構:選擇20%;簡答30%;論述和分析50%。

四、考試內容

政治、政治學的涵義

政治學研究方法

政治學研究的基本問題

政治權力

政治文化

政治社會化

政治體系

政治行為

政治發(fā)展

五、是否需使用計算器

否。

967 政治學綜合

一、考試性質

《政治學綜合》是中國海洋大學政治學一級學科碩士入學初試考試的綜合考試課程。

二、考察目標

本考試大綱涵蓋中國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國際政治學、近現代國際關系史等多個課程,力求科學測評考生關于政治學基礎理論各相關課程的知識儲備及分析、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考生利用上述學科的基本知識分析、思考實際問題的能力,檢驗其思考深度及原創(chuàng)力。

三、考試形式

本考試為閉卷考試,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試卷結構:簡答約40%,論述約60%。

四、考試內容

中國政治思想史35分,西方政治思想史35分,國際政治學40分,近現代國際關系史40分。

(一)中國政治思想史

先秦時期的政治思想

漢唐時期的政治思想

宋明理學的政治思想

近代政治思想的演變

(二)西方政治思想史

古代希臘政治思想

文藝復興時期的政治思想

近代英國、法國、美國、德國的政治思想

近現代自由主義、保守主義政治思想

(三)國際政治學

國際政治理論流派比較分析

全球化與全球治理問題

大國政治與國際關系

當代國際政治熱點問題分析

中國外交與全球戰(zhàn)略問題分析

(四)近現代國際關系史

從三十年戰(zhàn)爭一直到當今,國際體系演變與調整。

主要大國之間的關系(1914-2008)

五、是否需使用計算器

否。

662 公共管理基礎

一、考試性質

公共管理基礎(含管理學、公共經濟學)是中國海洋大學法政學院公共管理碩士一級學科下四個二級學科(行政管理、社會保障、土地資源管理、教育與經濟管理)入學考試(初試)的專業(yè)基礎課程。

二、考察目標

(一)考試基本要求

本考試大綱的制定力求反映公共管理學科對管理學課程的基本要求,科學、準確、規(guī)范地測評考生管理學的基本素質和綜合能力,具體考察考生對管理學基本原理、基本體系、管理職能和管理方法的掌握與運用,能夠運用所學管理學理論,去觀察和分析現實的管理問題,正確把握管理活動內在規(guī)律,具備較強的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國家培養(yǎng)具有良好職業(yè)道德和職業(yè)素養(yǎng)、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的公共管理專業(yè)人才。

(二)本大綱的考核要求

本大綱的考核要求分為:識記、領會、應用三個層次,具體含義是:

識記:能解釋有關的概念、理論的含義,并能正確認識和表述。

領會:在識記的基礎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原則和方法。

應用:在理解的基礎上,能綜合運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分析和解決有關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

三、考試形式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1、管理學原理:90分

2、公共經濟學:60分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試卷由試題和答題紙組成,所有題目的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相上。

四、考試內容

(一)管理學原理 90分

1、管理與管理者

管理的涵義,管理的職能與性質,管理者的角色與技能

2、管理理論

古典管理理論、行為科學理論、現代管理理論、現代管理理論的新發(fā)展。

3、管理倫理與企業(yè)責任

管理倫理的涵義、特征及影響因素,企業(yè)倫理行為的具體體現,改善倫理行為的途徑。企業(yè)社會責任涵義、表現,社會責任的發(fā)展。

4、計劃職能

計劃的概念、性質、類型;目標管理;戰(zhàn)略管理:戰(zhàn)略環(huán)境分析,戰(zhàn)略選擇案例;決策的定義、原則與依據,決策的類型與特點,決策的理論,決策的過程與影響因素,決策的方法。

5、組織職能

組織設計及影響因素,集權與分權,組織結構;人員配備的任務、程序和原則,管理人員的選聘,管理人員的考評,管理人員的培訓;組織力量的整合: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組織,直線與參謀,委員會;組織文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組織文化的基本要素,組織文化的功能,塑造組織文化的主要途徑。

6、領導職能

領導與領導者:領導的性質和作用,領導方式及其理論;激勵及其人性假設,激勵理論;溝通的含義及類型,溝通的障礙及其克服。

7、控制職能

控制的含義與類型、控制過程:控制原理,控制的要求;控制方法。

(二)公共經濟學 60分

1、資源配置原則和政府職能;

2、市場失靈與政府失靈的表現;

3、公共產品概念與特點,公共產品有效供給的條件;

4、外部性與糾正措施;

5、公共選擇理論的基本內容與啟示;

6、公共支出:分類與特點及對經濟的影響,公共增長模型;

7、稅收的基本概念,轉嫁與稅收效應;

8、公共預算的含義及種類;公共預算的程序、原則;

9、財政政策的種類、政府間財權、事權劃分的原則;財政轉移支付的合理性。

五、是否需使用計算器

否。

968 公共政策分析

一、考試性質

公共政策分析是中國海洋大學法政學院公共管理碩士一級學科下四個二級學科(行政管理、社會保障、土地資源管理、教育與經濟管理)入學考試(初試)的專業(yè)基礎課程之一,考試力求反映考生的基本素質和綜合能力,選拔具有培養(yǎng)科學研究和發(fā)展?jié)摿Φ膬?yōu)秀專業(yè)人才。

二、考察目標

(一)考試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必須掌握公共政策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基本理論,掌握公共政策學的學科要素及分析方法、公共政策系統(tǒng)與過程的基本內涵和理論模型,以及公共政策學的研究前沿和動態(tài),并會運用公共政策學的基本知識和理論進行政策分析與評估。

(二)本大綱的考核要求

本大綱的考核要求分為:識記、領會、應用三個層次,具體含義是:

識記:能解釋有關的概念、理論的含義,并能正確認識和表述。

領會:在識記的基礎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原則和方法。

應用:在理解的基礎上,能綜合運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分析和評估相關政策問題。

三、考試形式

(一)考試時間

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二)考試形式

考試形式為閉卷,筆試。試卷滿分為150分,其中,公共政策基本理論(包括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及政策分析方法)占100分;公共政策應用及案例分析(包括公共政策評價、社會保障政策分析、土地政策分析、教育政策與管理等)占50分。

四、考試內容

(一)基本概念、理論與方法(100分)

1.公共政策學的基本概念,包括政策研究和政策分析的概念以及這些概念的基本內涵。

2.公共政策學的研究對象。

3.公共政策學的產生過與發(fā)展過程,以及公共政策學中國化的進程與方向。

4.公共政策的研究視角、路徑和分析方法,包括政策研究的資料收集方法。

5.公共政策的概念、內涵、類型與功能。

6.公共政策的本質與基本特征。

7.公共政策工具的基本概念、類型與選擇選擇方法。

8.政策系統(tǒng)的概念、結構要素;公共決策體制的基本類型;政府體制和政府能力對公共政策的作用和影響;非政府政策行為者對公共政策的作用和影響。

9.政策過程的基本含義、特點和形態(tài);政策過程的階段及政策過程理論的主要理論模型。

10.政策問題的概念、屬性與分類;政策問題認定的方法與步驟。

11.政策議程的含義、類型;進入政策議程的條件與障礙;政策議程確立過程的主要模型。

12.公共政策目標的分類和確定原則。

13.政策規(guī)劃的含義與特點;政策設計和含義與基本邏輯;政策規(guī)劃與政策設計的區(qū)別與聯系;政策方案設計的基本要素;政策方案設計的基本原則;政策規(guī)劃的模式與參考構架。

14.公共政策的抉擇,包括公共政策的抉擇主體;抉擇原則、抉擇方法。

15.公共政策抉擇合法化的概念與內涵;常規(guī)決策與危機決策。

16.政策執(zhí)行的意義、特點與模型;政策執(zhí)行的資源和手段;政策執(zhí)行力的基本概念和影響因素;提升政策執(zhí)行力的機制與方法;政策執(zhí)行偏差的原因與矯正方法。

17.政策評估的含義、作用與主體;政策評估的類型、內容、過程、標準與影響因素;政策評估的方法。

18.政策監(jiān)控的含義、類型、功能、機制。

19.政策調整的程序、原則。

20. 政策分析的含義、價值、要素和原則;政策分析的過程。

(二)公共政策應用與案例分析(50分)

行政管理專業(yè):公共政策評價及案例分析(50分)

社會保障專業(yè):社會保障政策及案例分析(50分)

土地資源管理:土地政策及案例分析(50分)

教育經濟與管理: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50分)

五、是否需使用計算器

否。

634 社會學原理與方法

一、考試性質

社會學原理與方法考試是為我校招收社會學學科的碩士研究生而設置的具有選拔性質的入學考試科目。其目的是科學、公平、有效地測試考生掌握社會學學科大學本科階段專業(yè)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評價的標準是高等學校社會學學科優(yōu)秀本科畢業(yè)生所能達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擇優(yōu)選撥并確保碩士研究生的招生質量。

二、考查目標

社會學原理與方法考試內容涵蓋社會學原理和社會學研究方法等基礎課程。要求考生系統(tǒng)掌握社會學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能夠運用所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決有關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

三、考試形式

本考試為閉卷考試,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1、社會學原理:約100分

2、社會學研究方法:約50分

試卷結構:名詞解釋40分;簡答題50分;論述題60分。

四、考試內容

社會學原理(100分)

【考查目標】

1.理解和掌握社會學原理所涉及的基本事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了解當代社會學研究的發(fā)展趨勢。

2.能夠運用社會學的相關基本理論,分析和解決有關實際問題。

一、社會學的研究對象

(一)社會學的界定

(二)社會學研究對象

(三)社會學對象與社會學基本問題

(四)社會學的學科地位

(五)社會學的作用

二、社會與社會運行

(一)社會的概念、特點與功能

(二)社會運行及其條件與機制

1.社會運行

2.社會運行的條件

3.社會運行的機制

三、文化與社會運行

(一)文化的涵義與特性

(二)文化的分類

(三)文化的結構

(四)文化的功能

四、人的社會化

(一)社會化的涵義

(二)社會化的過程與機制

(三)社會化的基本內容

五、社會角色

(一)社會角色理論與概念

1.社會角色

2.社會角色理論

3.角色集

(二)社會角色的類型

(三)社會角色的扮演

(四)社會角色的失調

六、社會互動

(一)社會互動的含義與理論

(二)社會互動的緯度與類型

(三)集合行為

1.集合行為

2.典型的集合行為

七、社會群體

(一)社會群體概述

1.什么是社會群體

2.群體的類型

(二)社會群體的結構

1.群體凝聚力

2.群體規(guī)范

(三)社會初級群體

八、家庭、婚姻、性與社會性別

(一)初級生活圈

(二)婚姻、家庭的界定

(三)婚姻與家庭的宏觀研究

(四)婚姻家庭的過程研究

(五)性社會學

1.性社會學的基本命題

2.性社會學的基本理論

(六)性別角色與社會性別

1.性別角色與社會性別的概念

2.女權主義

九、社會組織

(一)社會組織概述

1.社會組織含義、特征及其構成要素

2.組織運行系統(tǒng)

3.社會組織的分類

(二)社會組織的結構

1.組織結構的含義

2.非正式群體

(三)社會組織的管理

1.組織管理的含義

2.主要的組織管理理論

(四)組織管理方式

1.科層制

2.官僚主義

十、社會分層與社會流動

(一)社會分層

1.社會地位及其差別

2.社會分化的類型

3.階級、階層的一般含義

(二)社會分層的理論傳統(tǒng)

1.馬克思主義階級理論

2.西方社會學的分層理論

(三)社會分層研究的主要內容

(四)當前我國社會分層研究的主要問題

(五)社會流動

1.社會流動的含義

2.社會流動的類型

3.合理的社會流動

十一、社會制度

(一)社會制度的含義

(二)社會制度的構成

(三)社會制度的特征

(四)社會制度的類型

(五)社會制度的功能

十二、社區(qū)

(一)社區(qū)的概念、類型

(二)社區(qū)研究的方法

(三)城鄉(xiāng)協調發(fā)展

(四)虛擬社區(qū)含義及特征

十三、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概念

(二)中國的城市化道路

(三)城市空間結構及其變動

(四)城市的社會文化特征

(五)城市問題及其解釋

(六)歐美城市規(guī)劃思想

十四、社會變遷與社會現代化

(一)社會變遷

(二)社會變遷的概念及類型

(三)社會變遷的影響因素

(四)社會現代化

(五)社會現代化的含義

(六)社會現代化的基本特征

(七)發(fā)展中國家現代化的特征

十五、社會問題概述

(一)社會問題的含義及構成要素

(二)社會問題的一般特征

(三)社會問題的類型

(四)社會問題的基本理論

(五)當代中國社會問題的基本特征

(六)了解當代社會運行和發(fā)展的若干重大問題

1.人口問題

2.環(huán)境問題

3.貧困問題

4.犯罪問題

十六、社會控制

(一)社會控制的含義

(二)社會控制的一般特征及其類型

(三)社會控制體系

(四)社會越軌的含義、類型及其原因

十七、社會政策

(一)社會政策的概念

(二)社會政策的分類

(三)社會政策的性質

(四)社會政策的制定、執(zhí)行與終結

十八、社會保障與社會工作

(一)社會保障的含義與構成

(二)社會保障的基本形式

(三)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現狀

(四)社會工作的含義、對象、內容和方法

社會學研究方法(50分)

【考察目標】

1.認知社會學研究方法所涉及的概念、理論、方法和技術,掌握社會研究基礎、社會研究基本方式和資料分析與表達方面的基本知識。

2.能夠運用社會學研究方法的相關知識,分析和解決有關實際問題。

一、社會研究概述

(一)社會研究的概念與特征

1.社會研究

2.社會研究的特征

(二)社會研究的方法體系

1.方法論

2.研究方式及其類型

3.社會研究的方法體系

(三)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

(四)社會研究的過程

二、理論與研究

(一)理論及其層次

1.理論的概念

2.理論的層次

3.判斷理論優(yōu)劣的標準

(二)理論的構成要素

1.概念定義及其層次

2.變量定義及其分類

3.命題與假設

(三)經驗研究的理論功能

(四)理論建構與理論檢驗

1.理論建構方式

2.理論檢驗方式

三、選題與文獻回顧

(一)研究問題與研究主題的區(qū)分

(二)研究問題的主要來源

(三)選題有哪些標準

(四)研究問題明確化的方法

(五)文獻回顧的概念

四、研究設計

(一)研究設計的含義

(二)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釋性研究的界定

(三)理論性研究、應用性研究的界定

(四)四種基本的研究方式

(五)分析單位的主要類型及其有關的兩種錯誤

(六)橫向研究和縱向研究的比較

五、測量與操作化

(一)測量的概念及其要素

(二)測量的層次

(三)概念、變量與指標

(四)操作化的含義、作用與方法

(五)指數和量表

(六)李克特量表的概念

(七)語義差異量表

(八)信度、效度及其相互關系

六、抽樣

(一)與抽樣有關的基本概念

(二)抽樣的一般程序及設計原則

(三)掌握主要的概率抽樣方法

(四)掌握主要的非概率抽樣方法

(五)樣本規(guī)模及其影響因素

七、調查研究

(一)調查研究的定義及其特征

(二)問卷設計

1.問卷的結構

2.問卷設計的步驟

(三)調查資料的收集方法

1.自填問卷法

2.自填問卷的四種方式

3.結構訪問法的兩種方式

(四)培訓調查員的方法

(五)調查的回收率

1.回收率的概念及計算方法

2.回收率的標準

八、實驗研究

(一)實驗及其基本要素

(二)實驗的程序與類型

1.實驗對象的確定方法

2.實驗的類型

(三)幾種基本的實驗設計

(四)影響實驗正確性的因素

九、文獻研究

(一)文獻的類型

(二)文獻研究及其類型

(三)內容分析的定義與程序

(四)二次分析的含義及步驟

(五)文獻研究的優(yōu)缺點

十、實地研究

(一)實地研究的概念

(二)個案研究及社區(qū)研究

(三)實地研究的過程

(四)觀察法

1.觀察的概念及其類型

2.參與觀察者的特點

(五)無結構訪談法

1.無結構訪談的含義及分類

2.進行無結構訪談的要點

3.訪談控制的方法

十一、定量資料分析

(一)資料整理與錄入的一般過程

(二)單變量統(tǒng)計分析的主要方法

(三)雙變量統(tǒng)計分析的主要方法

(四)多變量統(tǒng)計分析的主要方法

十二、定性資料分析

(一)定性資料的概念及其特點

(二)定性資料分析和定量資料分析的差別

(三)定性資料的編碼類型

(四)定性資料分析的基本過程與方法

十三、撰寫研究報告

研究報告的類型

掌握研究報告的一般結構

(三)掌握研究報告的撰寫步驟

五、是否需使用計算器

否。

924 西方社會學理論

一、考試性質

西方社會學理論考試是為我校招收社會學學科的碩士研究生而設置的具有選拔性質的入學考試科目。西方社會學理論的主要研究對象是西方社會學在發(fā)展過程中先后出現的各種學術理論及其發(fā)展演變的一般規(guī)律。本課程的考試是按照全日制普通高校研究生專業(yè)課程的要求進行水平合格考試,目的是檢驗應考研究生是否達到全日制普通高校研究生西方社會學理論課程的合格水平,考核對象是中國海洋大學法政學院社會學專業(yè)研究生課程的應考者。主要考查應試者熟記、理解、運用三個方面的能力。

二、考察目標

西方社會學理論考試內容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古典社會學理論;二是現代社會學理論;三是社會學理論的新發(fā)展。要求考生系統(tǒng)掌握西方社會學理論的基本知識,能夠運用所學的基本知識分析和解決有關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

三、考試形式

本考試為閉卷考試,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1、古典社會學理論,約30分;2、現代社會學理論,約80分;3、社會學理論的新發(fā)展40分。

試卷結構:名詞解釋40分;簡答題50分;論述題60分。

四、考試內容

第一編 古典社會學理論

第一章 實證主義社會學的創(chuàng)始人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學習,要求掌握實證主義社會學創(chuàng)始人孔德對社會學的主要貢獻,孔德關于社會靜力學與社會動力學的基本觀點。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孔德提出"實證社會學"(重點)

熟記:(1)社會學之父;(2)孔德的主要著作;(3)實證。

理解:(1)神學、形而上學、實證三階段的特點;(2)"整體先于局部"的內涵。

運用:孔德對社會學建立的貢獻。

(二)孔德的社會靜力學與社會動力學(次重點)

熟記:(1)社會靜力學;(2)社會動力學;(3)靜力學從屬動力學。

理解:(1)社會靜力學的內涵;(2)社會靜力學的組成;(3)社會動力學的內涵。

運用:(1)孔德從人性結構分析社會秩序;(2)社會變遷三階段的特點;(3)社會靜力學與社會動力學的主要區(qū)別。

(三)斯賓塞的社會進化論(一般)

熟記:(1)斯賓塞的主要著作;(2)實證社會學的基本出發(fā)點。

理解:斯賓塞社會有機體的觀點。

第二章 迪爾凱姆的社會學理論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這一章主要介紹了迪爾凱姆的社會學理論。通過這一章的學習,要求重點理解迪爾凱姆將社會學研究對象界定為社會事實,將社會團結劃分為機械團結和有機團結,并將集體意識和社會分工分別看作是機械團結和有機團結的基礎的重要社會學觀點。同時要求結合對迪爾凱姆其他社會學理論的學習,正確評價迪爾凱姆對古典社會學理論的貢獻。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迪爾凱姆社會團結和社會分工理論(重點)

熟記:(1)《社會分工論》;(2)機械團結;(3)有機團結;(4)集體意識。

理解:(1)機械團結的特征;(2)有機團結的特征;(3)集體意識的內涵;(4)集體意識是機械團結的精神基礎;(5)社會分工是有機團結的物質基礎。

運用:(1)機械團結與有機團結的區(qū)別;(2)迪爾凱姆對社會學的貢獻及理論弱點。

(二)社會事實是社會學研究的對象(次重點)

熟記:社會事實。

理解:社會事實的內涵。

運用:社會事實的三個特征

(三)社會學研究的方法論原則(一般)

熟記:把社會現象(或社會事實)作為物來研究。

理解:社會學方法的三條準則。

運用:用《自殺論》說明社會事實必須根據別的社會事實來解釋的原則。

第三章 齊美爾的社會學理論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這一章主要介紹了齊美爾的社會學理論。通過這一章的學習,要重點掌握齊美爾關于社會的本質、社會學研究任務、社會交往的形式、社會交往者的類型以及文化類型與社會分化等方面的論述,正確評價齊美爾對社會學的貢獻及其理論的局限性。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社會的本質與社會學的任務(重點)

熟記:(1)齊美爾;(2)社會;(3)互動;(4)形式;(5)形式社會學;(6)社會交往者;(7)社會幾何學。

理解:(1)齊美爾關于社會的本質的論述;(2)齊美爾關于社會學三領域的劃分;(3)社會交往的形式;(4)社會交往者的類型。

運用:齊美爾關于社會交往形式的論述。

(二)文化的類型與社會分化(次重點)

熟記:(1)主體文化;(2)客體文化;(3)文化的悲劇;(4)社會分化;(5)有機的標準;(6)理性的標準。

理解:(1)主體文化的內涵;(2)客體文化的內涵;(3)"有機的標準"的含義;(4)"理性的標準"的含義。

運用:(1)主體文化與客體文化的關系;(2)社會分化對互動形式的影響。

(三)貨幣哲學(一般)

熟記:《貨幣哲學》。

理解:貨幣對個人的影響。

運用:如何評價貨幣在社會發(fā)展過程的作用。

第四章 韋伯的理解社會學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這一章主要介紹了韋伯的理解社會學。理解社會學最有價值的部分是韋伯提出了"解釋性理解"、"價值中立"和"理想類型"的方法論原則,這是本課程學習的重點。另外,通過學習,還要掌握韋伯對社會行動類型、科層制等社會現象的論述。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韋伯關于社會學研究方法的論述(重點)

熟記:(1)理解;(2)理解社會學;(3)解釋性理解;(4)主觀恰當性;(5)因果恰當性;(6)客觀可能性;(7)價值中立;(8)理想類型;(9)歷史的理想型;(10)類型的理想型。

理解:(1)"理解"的內涵;(2)"理解社會學"的含義與基本任務;(3)"理解"的確定性的兩個基礎;(4)"理解"的類型;(5)主觀恰當性的內涵;(6)因果恰當性的內涵;(7)價值中立是學術研究的規(guī)范原則;(8)理想類型是一種概念體系。

運用:價值中立與價值判斷的區(qū)別。

(二)社會行動與社會結構的類型(次重點)

熟記:(1)《經濟與社會》;(2)社會行動;(3)目的合理性行動;(4)價值合理性行動;(5)情感行動;(6)傳統(tǒng)行動;(7)社會結構。

理解:(1)社會行動的涵義;(2)社會行動的類型;(3)社會結構的類型。

運用:(1)社會行動與其他行動的區(qū)別;(2)"共同體化"的社會結構與"社會化"的社會結構的差異。

(三)合法統(tǒng)治的理想類型與科層制特點(一般)

熟記:(1)合法統(tǒng)治;(2)傳統(tǒng)型統(tǒng)治;(3)卡里斯馬型統(tǒng)治;(4)法理型統(tǒng)治;(5)科層制。

理解:(1)傳統(tǒng)型統(tǒng)治的實質與特點;(2)卡里斯馬型統(tǒng)治的實質與特點;(3)法理型統(tǒng)治的實質與特點。

運用:(1)"合法統(tǒng)治"三種理想類型的不同基礎及其相互區(qū)別;(2)科層制的特點。

第二編 現代社會學理論

第五章 功能主義理論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這一章主要介紹了西方社會學中幾種主要的功能分析概念框架及有關理論。通過這一章的學習,要求掌握功能理論的最基本的觀點,分析功能理論各代表人物之間理論承繼關系,正確分析功能理論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帕森斯的抽象功能主義(重點)

熟記:(1)帕森斯;(2)《社會行動的結構》;(3)《社會系統(tǒng)》;(4)現代社會學理論的第一次綜合的標志;(5)帕森斯由"單元行動"分析轉向"社會行動系統(tǒng)"分析的標志;(6)社會行動;(7)唯意志行動論;(8)單元行動;(9)社會系統(tǒng);(10)模式變項;(11)AGIL功能分析模型。

理解:(1)社會行動的要素;(2)模式變項的五組基本類型;(3)帕森斯的功能體系和AGIL公式包含的主要意義。

運用:如何正確評價帕森斯的功能理論。

(二)默頓的經驗功能主義(次重點)

熟記:(1)默頓;(2)《十七世紀英國的科學、技術與社會》;(3)中層理論。

理解:(1)中層理論的內涵;(2)默頓的功能分析范式。

運用:默頓功能主義與帕森斯功能主義的區(qū)別。

(三)社會學功能主義理論的來源(一般)

熟記:(1)拉德克利夫。布朗;(2)馬林諾夫斯基;(3)《科學的文化理論》、《文化論》;(4)功能。

理解:(1)古典社會學家的功能論思想的主要表現;(2)馬林諾夫斯基功能理論的基本觀點。

運用:如何評價馬林諾夫斯基功能理論對帕森斯的影響。

第六章 社會沖突論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這一章主要介紹了西方社會學中沖突理論的理論來源和主要觀點的演變過程。通過這一章的學習,要求了解各種沖突理論的基本觀點,把握各沖突理論的內在差異,正確辨別沖突理論與馬克思主義階級理論的本質區(qū)別。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科塞的沖突理論(重點)

熟記:(1)科塞;(2)《社會沖突的功能》;(3)沖突;(4)現實沖突與非現實沖突;(5)內群體沖突與外群體沖突;(6)安全閥制度。

理解:(1)沖突的涵義;(2)科塞論社會沖突的根源;(3)現實沖突與非現實沖突的內涵與區(qū)別;(4)內群體沖突與外群體沖突的內涵與區(qū)別;(5)群體內沖突的功能表現;(6)外群體沖突的功能表現;(7)安全閥制度的內涵。

運用:(1)科塞對社會沖突類型的劃分;(2)科塞論社會沖突的功能;(3)科塞沖突理論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二)達倫多夫的辯證沖突論(次重點)

熟記:(1)達倫多夫;(2)《工業(yè)社會的階級和階級沖突》;(3)權力與權威;(4)沖突強度;(5)沖突烈度。

理解:(1)權力與權威的內涵;(2)沖突強度與烈度的內涵;(3)達倫多夫論社會沖突的根源;(4)達倫多夫論社會沖突的形成;(5)達倫多夫論社會沖突的程度。

運用:(1)達倫多夫辯證沖突理論與馬克思主義階級理論的本質區(qū)別;(2)達倫多夫辯證沖突理論的積極意義與局限性。

(三)沖突論的思想淵源(一般)

熟記:(1)現代社會沖突論的先驅;(2)《權力精英》。

理解:(1)馬克思社會沖突思想的主要內容;(2)權力精英的內涵。

運用:馬克思社會沖突論對現代沖突論的影響。

第七章 社會交換理論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這一章主要介紹了西方社會學中以霍曼斯和布勞等人為代表的社會交換理論。通過這一章的學習,要求理解社會交換理論的核心內容,了解社會交換理論的理論來源及其與相關理論的區(qū)別與聯系,掌握社會交換理論的兩種基本取向,即個人的心理的取向和結構的集體的取向,正確分析交換論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霍曼斯的行為主義交換理論(重點)

熟記:(1)霍曼斯;(2)行動;(3)互動;(4)情感;(5)刺激;(6)報酬;(7)成本;(8)投資;(9)利潤;(10)剝奪;(11)滿足。

理解:(1)成功命題的內涵;(2)刺激命題的內涵;(3)價值命題的內涵;(4)剝奪——滿足命題的內涵;(5)攻擊——贊同命題的內涵;(6)理性命題的內涵。

運用:如何評價霍曼斯的行為主義交換理論。

(二)布勞的結構交換論(次重點)

熟記:(1)布勞;(2)社會吸引。

理解:(1)社會吸引的內涵;(2)微觀結構交換過程的四個階段。

運用:(1)微觀結構中的社會交換與宏觀結構中的社會交換的異同;(2)布勞的交換理論與霍曼斯的交換理論的區(qū)別。

(三)愛默森的社會交換網絡分析(一般)

熟記:(1)交換;(2)交換關系;(3)交換網。

理解:(1)單方壟斷交換關系;(2)分工式交換關系;(3)社會圈;(4)分層網絡式交換關系;(5)中心網絡交換關系。

第八章 符號互動論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這一章主要介紹了西方社會學中以強調人們對情境的反應,人們之間的互動,強調人們對符號的依賴為基本理論構架的互動理論。通過這一章的學習,要求理解互動理論的核心觀點,了解互動理論的起源與發(fā)展,掌握互動理論的內容差異及各自的局限性。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布魯默的符號互動論(重點)

熟記:《符號互動主義》。

理解:(1)符號互動的涵義;(2)互動的兩種類型;(3)符號互動的三種"產品".

(二)戈夫曼的戲劇分析(次重點)

熟記:(1)《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現》;(6)戲劇分析;(7)印象管理。

理解:(4)戈夫曼戲劇分析的實質與要素;(5)印象管理的內涵。

(三)符號互動論的起源(一般)

熟記:(1)米德;(2)詹姆斯;(3)杜威;(4)帕克;(5)庫利;(6)托馬斯;(7)包得文;(8)《心靈、自我與社會》;(9)符號互動論之父;(10)"被概括了的他人".

理解:(1)心靈的本質與內容;(2)自我的本質;(3)社會的本質。

第九章 現象學社會學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這一章主要介紹了現象學社會學的來源與發(fā)展。通過學習,重點了解現象學社會學理論的來源,現象學社會學家對生活世界的論述及其他們觀點的相互承繼關系。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舒茨論生活世界(重點)

熟記:(1)舒茨;(2)《社會世界的現象學》;(3)生活世界;(4)預先給定性;(5)自然態(tài)度;(6)主體間性。

理解:(1)生活世界的涵義與基本特點;(2)自然態(tài)度的涵義;(3)主體間性的本質;(4)目的動機與原因動機的區(qū)別。

(二)伯格與勒克曼論生活世界與社會結構(次重點)

熟記:(1)《現實的社會建構》;(2)日常生活;(3)社會世界是意識過程的文化產物。

理解:(1)日常生活的涵義;(2)社會結構的涵義。

運用:伯格、勒克曼對舒茨"生活世界"理論的發(fā)展。

(三)現象學社會學的知識背景(一般)

熟記:胡塞爾。

理解:自然的立場。

第十章 俗民方法學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本章主要介紹了俗民方法學的理論來源、創(chuàng)立及其后期發(fā)展路向。通過這一章的學習,重點了解加芬克爾在俗民方法學發(fā)展中的貢獻,理解加芬克爾對實踐行動合理性的論述,掌握俗民方法學后期發(fā)展的主要路向,特別是談話分析的理論目標及其特征,要學會正確評價俗民方法學對社會學理論發(fā)展的貢獻及其理論局限性。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加芬克爾創(chuàng)立俗民方法學(重點)

熟記:(1)俗民方法學的創(chuàng)立者與創(chuàng)立時間;(2)實踐行動的可說明性;(3)實踐行動的索引性與索引性表達;(4)實踐行動的反身性。

理解:實踐行動的合理性屬性。

運用:(1)現象學與現象學社會學對俗民方法學的影響;(2)語言學與語言哲學對俗民方法學的影響;(3)索引性表達與客觀表達的本質區(qū)別。

(二)俗民方法學的發(fā)展(次重點)

熟記:(1)《俗民方法學研究》;(2)談話分析。

理解:談話分析的理論目標及其特征。

(三)俗民方法學的影響(一般)

理解:俗民方法學與現象學社會學的關系。

運用:俗民方法學的影響及其理論的局限性。

第三編 社會學理論的新發(fā)展

第十一章 新功能主義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這一章主要介紹了帕森斯之后功能主義的新發(fā)展。通過這一章的學習,重點了解以亞歷山大和盧曼為代表的新功能主義的主要觀點,學會分辯新功能與傳統(tǒng)功能主義的差異。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新功能主義及其理論特征(重點)

熟記:(1)新功能主義;(2)《新功能主義》。

理解:(1)新功能主義理論傳統(tǒng);(2)新功能主義的特征。

運用:功能結構理論與結構功能理論的主要區(qū)別。

(二)亞歷山大的新功能主義(次重點)

熟記:(1)亞歷山大;(2)文化斷裂。

理解:(1)新功能主義與傳統(tǒng)功能主義不同的方法論基礎;(2)亞歷山大新功能主義的分析模型;(3)市民社會的內涵。

(三)盧曼的系統(tǒng)功能主義(一般)

熟記:(1)盧曼;(2)一般社會系統(tǒng)理論;(3)自我指涉;(4)自我主題化。

理解:(1)社會系統(tǒng)的涵義;(2)自我指涉的涵義;(3)自我主題化的涵義;(4)系統(tǒng)環(huán)境的三個維向。

運用:(1)盧曼論系統(tǒng)與環(huán)境關系的主要特征;(2)社會系統(tǒng)的類型及其相互關系。

第十二章 哈貝馬斯的批判理論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這一章主要介紹了哈貝馬斯的批判社會學理論。通過這一章的學習,要求理解哈貝馬斯早期關于三種興趣的思想,領會他的交往行動理論,深刻了解他關于"生活世界"的基本觀點,并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方法分析其理論的局限性和階級實質,并學會透過哈貝馬斯的理論及其產生的社會背景認識資本主義社會的深層危機。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哈貝馬斯的交往行動理論(重點)

熟記:(1)批判理論的代表人物;(2)哈貝馬斯;(3)"交往行動理論"的提出;(4)《交往行動理論》;(5)交往行動。

理解:(1)交往行動的涵義;(2)交往行動與其他社會行動的區(qū)別;(3)社會行動的四種類型;(4)交往行動發(fā)展的三個階段;(5)交往行動的三種職能。

運用:交往行動的合理化。

(二)哈貝馬斯論三種認識興趣(次重點)

熟記:(1)《認識與興趣》;(2)經驗——分析的科學;(3)歷史——解釋學的科學;(4)批判的社會科學。

理解:(1)認識與興趣的涵義;(2)人類認識與興趣的三種類型與功能。

運用:哈貝馬斯關于認識與興趣關系的觀點。

(三)生活世界(一般)

熟記:生活世界。

理解:(1)生活世界的涵義;(2)生活世界的結構與三種解釋范式。

第十三章 吉登斯的結構化理論與現代性觀點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這一章主要介紹了吉登斯的結構化理論與現代性的觀點。通過學習,要求重點掌握吉登斯結構化理論的主要概念與核心內容,特別是吉登斯關于行動與結構關系的論述,學會正確評價吉登斯的結構化理論;同時要求理解吉登斯關于現代性的特征與動力來源的論述。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吉登斯的結構化理論(重點)

熟記:(1)吉登斯;(2)《社會的構成》;(3)行動;(4)結構;(5)結構二元性;(6)結構性原則;(7)結構叢;(8)結構性特征。

理解:(1)行動的涵義;(2)結構的涵義;(3)結構二元性的涵義。

運用:(1)吉登斯論述結構與行動關系的基本線索。

(二)吉登斯的現代性觀點(次重點)

熟記:(1)現代性;(2)《現代性的后果》;(3)《現代性與自我認同》。

理解:(1)現代性的四種基本特征;(2)現代性的三種動力來源。

(三)吉登斯理論來源與影響(一般)

理解:吉登斯對實證主義、功能主義和進化理論的批判。

運用:吉登斯對社會學理論的貢獻及其局限性。

第十四章 布爾迪厄的社會學理論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本章主要從靜態(tài)和個別的角度介紹了布爾迪厄理論的實踐、慣習和場域三個重要范疇,并以此為基礎從動態(tài)和聯系的角度討論了他的發(fā)生結構主義理論。通過這一章的學習,要求重點理解實踐、慣習和場域的涵義及其相互關系。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布爾迪厄論實踐、慣習和場域(重點)

熟記:(1)布爾迪厄;(2)《社會科學研究探索》;(3)實踐;(4)慣習;(5)場域。

理解:(1)參與性對象化的涵義;(2)實踐的特性;(3)慣習的涵義;(4)慣習與社會世界的關系;(5)場域的涵義;(6)場域與慣習的關系。

(二)布爾迪厄的發(fā)生結構主義(次重點)

熟記:布爾迪厄發(fā)生結構主義公式。

理解:(1)資本在發(fā)生結構主義公式中的作用;(2)策略的類型。

(三)布爾迪厄關于品位的研究(一般)

熟記:《區(qū)分:品味判斷的社會學批評》。

理解:階級關系與文化關系。

第十五章 理性選擇理論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本章主要介紹了理性選擇理論的經濟學與方法論基礎,科爾曼理性選擇理論的基本概念與主要觀點以及他關于法人行動的主要觀點。通過這一章的學習,重點熟記理性選擇理論的主要概念,理解各種概念的涵義,理解并掌握科爾曼理論的基本出發(fā)點、重要觀點,并學會對科爾曼理論進行正確評價。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科爾曼理性選擇理論的主要觀點(重點)

熟記:(1)科爾曼;(2)《社會理論的基礎》;(3)行動系統(tǒng);(4)行動者;(5)資源或事件;(6)結構性相互依賴;(7)行為性相互依賴;(8)進化性相互依賴;(9)社會交換;(10)社會優(yōu)化;(11)社會均衡。

理解:(1)科爾曼理論的兩個基本出發(fā)點;(2)行動者"相互依賴"的三種形式及其差異;(3)行動的三種類型;(4)社會優(yōu)化的涵義;(5)社會均衡的涵義。

運用:(1)社會優(yōu)化與社會均衡的區(qū)別;(2)科爾曼理性選擇論的意義與局限性。

(二)科爾曼的法人行動理論(次重點)

熟記:(1)法人行動;(2)法人行動者;(3)社會選擇。

理解:(1)法人行動者的涵義;(2)社會選擇的涵義;(3)社會選擇的資本與條件;(4)社會選擇的類型。

(三)理性選擇理論的基礎(一般)

熟記:(1)理性選擇理論的方法論特點;(2)理性選擇理論的基本模型。

理解:理性選擇理論的基本原理。

第十六章 柯林斯的沖突社會學與互動儀式鏈理論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這一章主要介紹了柯林斯早年的沖突社會學觀點以及頗具特點的互動儀式鏈理論。通過學習,要求學會分析柯林斯的沖突理論與傳統(tǒng)沖突理論的區(qū)別,理解互動儀式鏈理論的主要概念以及柯林斯關于互動儀式的基本觀點。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柯林斯的互動儀式鏈理論(重點)

熟記:(1)柯林斯;(2)局部情景;(3)互動儀式;(4)互動儀式鏈;(5)文化資本;(6)情感能量。

理解:(1)互動儀式的涵義與要素;(2)互動儀式的結果;(3)互動儀式的資源;(4)互動儀式鏈的涵義。

(二)柯林斯的沖突社會學觀點(次重點)

熟記:《沖突社會學——關于一門解釋性的科學》。

運用:柯林斯沖突理論與傳統(tǒng)沖突理論的主要區(qū)別。

(三)微觀轉變策略(一般)

熟記:(1)《論宏觀社會學的微觀基礎》;(2)微觀轉變策略。

理解:微觀還原的優(yōu)點。

第十七章 哈耶克的感性秩序理論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這一章主要介紹了哈耶克思想體系,知識觀與方法論,對理性濫用的批判及其對自由、規(guī)則與社會秩序的闡釋。通過學習,要求學會分析哈耶克的知識觀與方法論,理解“唯科學主義”對社會學的影響,自生自發(fā)秩序與組織秩序之間的區(qū)別,自由、規(guī)則與社會秩序之間的關系,并能夠聯系中國改革實踐對自生自發(fā)秩序觀加以評價和闡釋。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哈耶克的知識觀與方法論(重點)

熟記:(1)“無知”的知識觀;(2)方法論個人主義的內涵;

理解:(1)《通往奴役之路》;(2)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之辨

(二)“唯科學主義” 對社會學的影響(次重點)

熟記:(1)“唯科學主義”的內涵;(2)進化論理性主義和建構論唯理主義的社會秩序觀的區(qū)別

理解:(1)“唯科學主義”的根源;(2)《科學的反革命——理性濫用之研究》

(三)自生自發(fā)秩序的內涵(一般)

熟記:(1)自生自發(fā)秩序的內涵的主要表現;(2)感性秩序;

理解:(1)《自由秩序原理》;(2)自由、規(guī)則與社會秩序之間的關系

運用:(1)聯系中國改革實踐對自生自發(fā)秩序觀加以評價

第十八章 ??碌?ldquo;知識考古”社會學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本章要求理解??聡@知識、權力、瘋癲、理性等問題所闡述的社會學思想。通過學習,理解知識考古學的歷史社會學和知識社會學視野,了解考古學與譜系學方法論,知識考古學的基本原則,話語構成,規(guī)訓社會中的權力控制。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考古學與譜系學方法論

熟記:(1)知識考古學的歷史社會學和知識社會學視野;(2)譜系學;(3)考古學方法的實踐性

理解:(1)《知識考古學》;(2)考古學方法與譜系學方法的主要差別

(二)知識考古學的基本原則

熟記:(1)歐洲精神病史的三個時期;(2)瘋癲與理性

理解:(1)《瘋癲與文明》

(三)話語的構成

熟記:(1)話語構成;(2)知識型;(3)16世紀到當代的四種知識型的不同特點與演化關系

理解:(1)《臨床醫(yī)學的誕生》;(2)《詞與物》

(四)規(guī)訓社會中的權力控制

熟記:(1)全景監(jiān)獄;(2)??玛P于權力與知識關系的觀點及其不同層面;

理解:(1)《規(guī)訓與懲罰》;(2)“權力——知識——身體”三維結構

第十九章 貝克的風險社會理論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本章要求對貝克的風險社會理論加以系統(tǒng)理解。通過學習,掌握風險、風險社會的內涵及其基本特征,風險社會與工業(yè)社會的根本性區(qū)別,貝克風險社會理論的貢獻,并能夠評價貝克的風險社會理論對認識我國目前社會現實的積極意義。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貝克的風險社會理論

熟記:(1)“第二現代性或現代化”理論在風險社會理論中的地位;(2)風險;(3)風險社會;(4)風險的基本特征;(5)風險社會的基本特征

理解:(1)《再思風險社會》;(2)風險社會與工業(yè)社會的根本性區(qū)別;(3)《風險社會》;(4)《世界風險社會》

(二)貝克風險社會理論的貢獻

理解:(1)貝克風險社會理論貢獻的主要體現;(2)貝克的風險社會理論對認識我國目前社會現實的積極意義

第二十章 格蘭諾維特的社會網絡理論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本章要求對格蘭諾維特的社會網絡理論進行系統(tǒng)把握。通過學習,要求掌握格蘭諾維特社會網絡理論關于結構與行動之間關系的觀點,理解弱關系的假設,理解嵌入性概念,理解集體行動的閾值模型,能夠評價格蘭諾維特的社會網絡理論的影響。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社會網絡理論觀點

熟記:(1)關于結構與行動之間關系的觀點;(2)經濟行動與社會關系網絡之間的關系;

理解:(1)格蘭諾維特對帕森斯社會系統(tǒng)理論的反叛;(2)格蘭諾維特對經濟學的直接批判

(二)弱關系

熟記:(1)弱關系概念;(2)若關系在信息傳遞中的作用;

理解:(1)《弱關系的力量》;(2)弱關系對群體動員的影響

(三)弱嵌入性

熟記:(1)弱嵌入性概念

理解:(1)弱嵌入性對經濟現象的影響

(四)集體行動的閾值漫射模型

熟記:(1)閾值漫射模型;(2)閾值概念;

理解:(1)以往集體行動研究中的不足;(2)閾值的特點;(3)閾值的影響因素

第二十一章 林南的社會資本理論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本章要求對林南的社會資本理論進行系統(tǒng)理解和把握。通過學習,理解階級資本、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的關系;掌握林南的社會資本理論與科爾曼、普特南的社會資本理論的聯系與區(qū)別;理解林南在互動論基礎上的社會資本理論的基本觀點和理論貢獻;并通過以上學習評價社會資本研究在中國的拓展空間。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階級資本、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

熟記:(1)資本;(2)人力資本;(3)文化資本;(4)社會資本

理解:(1)馬克思的資本概念對林南的影響

(二)關系論、集體論與行動論

理解:(1)科爾曼的關系論的社會資本理論;(2)普特南的集體論的社會資本理論;(3)林南的行動論的社會資本理論

(三)互動論基礎上的理論構架

熟記:(1)資源;(2)社會結構;(3)個體行動;(4)制度場;

理解:(1)林南基于資源、社會結構與個體行動所提出的四個理論假設;(2)在四個理論假設上提出的七個命題;(3)理性選擇的實質

(四)中國社會的社會資本研究

理解:(1)社會資本研究在中國的拓展空間

第二十二章 世界體系理論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本章要求對沃勒斯坦的世界體系理論進行整體性把握。通過學習,理解沃勒斯坦等人創(chuàng)立的世界體系論,在目前西方社會理論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世界體系論在西方社會理論中的地位

熟記:(1)西方發(fā)展理論中的“經典現代化理論”(主流派)與“依附論”(非主流派);

理解:(1)西方發(fā)展理論的兩極對峙時期;(2)世界體系理論興起的理論背景

(二)世界體系論的內涵

熟記:(1)世界體系論的十個方面;(2)世界體系;(3)世界經濟體系的主要特點;(4)世界政治體系的主要特點;(4)世界體系論的中心論點

理解:(1)現代世界體系的歷史演進的六個分析變量;(2)國家在現代世界體系的形成中的作用;

運用:(1)當今世界的經濟體系所呈現出的與沃勒斯坦現代世界體系不同的內容

五、是否需使用計算器

否。

復試考試大綱

法理學

一、考試性質

《法理學》是法學理論專業(yè)(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入學復試的考試課程。

二、考察目標

本考試大綱,力求科學測評考生關于法學基礎理論各相關課程的知識儲備及分析、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便能夠準確選擇在法律實務和學術潛力方面表現出色的考生。

命題旨在以下兩個層次上測試考生對法學基礎理論各相關課程的掌握程度和運用能力:

1、知識儲備:測評考生對法理學學科的重要知識的掌握程度。

2、學術潛力: 測評考生利用上述學科的基本知識分析、思考實際問題的能力,檢驗其思考深度及原創(chuàng)力。

三、考試形式

1、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

2、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3、試卷結構

論述題及案例分析100%。

四、考試內容

1.法治的內涵與機制、法治的基礎以及我國法治實踐

2.法律文化的類型與傳統(tǒng)

3.法律職業(yè)的內涵與法律職業(yè)能力

4.法制現代化與法律全球化

5.法與經濟、政治、道德等相關范疇的關系

6.法理學的功用

7.法律經濟學的基本范疇、核心問題與發(fā)展趨勢

8.法律社會學的基本范疇、核心問題與發(fā)展趨勢

五、是否需使用計算器

否。

法律史學

一、考試性質

《法律史學》是法律史專業(yè)(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入學復試的考試課程。

二、考察目標

本考試大綱,力求在測評考生關于法律史學各相關課程的知識儲備基礎上,考察其對本專業(yè)重要問題的敏感度,及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便能夠準確選擇在學術方面具有良好基礎與培養(yǎng)前途的考生。

命題旨在以下兩個層次上測試考生對法律史學各相關課程的掌握程度和運用能力:

1、知識儲備:測評考生對中外法律史重要知識的掌握程度。

2、學術潛力:測評考生利用上述基本知識思考、分析學術問題的能力,檢驗其知性理解能力與學術發(fā)展的可期待性。

三、考試形式

1、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

2、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3、試卷結構

名詞解釋及簡答30%,論述題及案例分析70%。

四、考試內容

1.法治的歷史與現實。

2.憲政的歷史與現實。

3.儒家與中國法文化傳統(tǒng)。

4.宗教信仰在法律文化史上的影響。

5.人權在傳統(tǒng)中國法文化中的體現。

6.霍布斯與洛克自然法思想的異同。

7.黃宗羲的主要法律思想。

五、是否需使用計算器

否。

訴訟法學

一、考試性質

《刑事訴訟法學》和《民事訴訟法學》是訴訟法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入學復試的考試課程。

二、考察目標

要求考生能系統(tǒng)理解并深刻體會訴訟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基本原理以及訴訟制度與訴訟程序的構造,并借此解釋、論證觀點,分析現象,辨明正誤;掌握訴訟法條文及其司法解釋,靈活運用法律原理,依據相關法律規(guī)定,綜合分析、解決理論和實踐問題,對法律現象作出正確的判斷和評價。

三、考試形式

1. 試卷滿分

本試卷滿分為100分(刑事訴訟法學部分約占70%、民事訴訟法學部分約占30%),考試時間為120分鐘。

2、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試卷由試題和答題紙組成,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位置上。

3.試卷結構

名詞解釋及簡答30%,論述題及案例分析70%。

四、考試內容

刑事訴訟法學部分

(一)導論

1、刑事訴訟的特點、刑事訴訟法的表現形式與基本內容、刑事訴訟法學的研究對象。

2、外國早期社會刑事訴訟制度的基本特點、我國刑事訴訟制度的歷史形成、現代西方國家刑事訴訟制度的基本模式、我國刑事訴訟法再修改的重點與難點。

(二)基本范疇

1、刑事訴訟目的基本學說、刑事訴訟價值的一般理論。

2.刑事訴訟結構的理論學說、我國刑事訴訟的基本結構。

3、刑事訴訟主體理論、刑事訴訟職能理論的基本內容。

(三)基本原則

1、刑事訴訟基本原則的涵義、國際通行的刑事訴訟基本原則。

2、我國刑事訴訟基本原則體系、我國刑事訴訟基本原則的立法動向。

(四)基本制度

1、刑事訴訟管轄制度和回避制度的基本內容。

2、辯護制度的基本內容與發(fā)展趨勢、刑事代理制度的內涵。

3、刑事強制措施的概念、特點與適用原則、我國刑事強制措施體系及其發(fā)展完善。

4、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內涵、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的范圍、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基本程序。

5、刑事訴訟法有關期間、送達、中止、終止的基本規(guī)定。

(五)證據制度

1、刑事證據的概念、刑事證據制度的歷史類型。

2、刑事證據的種類與分類。

3、刑事訴訟證明的概念以及刑事訴訟證明對象、證明標準、證明責任的基本內容。

4、刑事訴訟證據規(guī)則的基本內容和立法動向。

(六)審前程序

1、立案的概念、條件和程序。

2、偵查主體的范圍、偵查行為的種類與程序規(guī)制、偵查監(jiān)督的基本內容、我國偵查制度的立法完善。

3、刑事起訴的概念、刑事起訴的原則、審查起訴的內容、提起公訴的條件和程序、不起訴的種類與規(guī)制、提起自訴的條件、我國公訴制度的立法完善。

(七)審判程序

1、刑事審判的內涵、刑事審判組織、刑事審判原則和刑事審級制度的基本內容。

2、公訴案件一審程序的具體環(huán)節(jié)、自訴案件一審程序的特點、簡易程序的適用條件和法庭審判特點。

3、刑事判決、裁定和決定的內涵與表現形式。

4、二審程序的內涵、提起二審程序的規(guī)范性要求、第二審案件的審判原則、審理方式及其完善。

5、死刑復核程序的內涵、基本流程、死刑復核程序的立法完善。

6.審判監(jiān)督程序的內涵、提起主體、提起理由、依審判監(jiān)督程序重新審判的規(guī)范性要求、審判監(jiān)督程序的改革完善。

(八)執(zhí)行程序

1、執(zhí)行的概念、特點和依據、各種判決、裁定的執(zhí)行程序。

2、執(zhí)行變更和執(zhí)行監(jiān)督的基本內容。

(九)特別程序

1、未成年人案件訴訟程序的特有原則、附條件不起訴制度和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的基本內容。

2、公訴案件適用和解程序的基本條件。

3、違法所得沒收程序的適用條件。

4、精神病人強制醫(yī)療程序的適用條件和程序規(guī)則。

民事訴訟法學部分

(一)導論

1、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與民事訴訟。

2、民事訴訟法再修改的基本內容。

(二)基本范疇

1、民事訴訟目的基本學說、民事訴訟價值的主要構成。

2、民事訴權的理論學說、民事訴權保護及對濫用訴權的規(guī)制。

3、民事訴訟模式的類型、中國民事訴訟模式及其完善。

4、民事訴訟法律關系學說、既判力理論。

(三)基本原則

1、民事訴訟基本原則的涵義、國際通行的民事訴訟基本原則。

2、我國民事訴訟基本原則體系、我國民事訴訟基本原則的立法動向。

(四)基本制度

1、民事訴訟合議制度、回避制度的基本內容。

2、民事訴訟管轄制度的基本內容、管轄救濟制度的體系化構建。

3、家輔助人制度的價值闡釋與立法完善。

4、民事訴訟法有關期間、送達、中止、終止的基本規(guī)定。

(五)主體

1、當事人能力與訴訟能力。

2、共同訴訟人制度的內容和功能。

3、訴訟代表人制度的基本內容。

4、第三人制度的基本內容

(六)證據制度

1、民事證據的概念、民事證據制度的歷史類型。

2、民事證據的種類與分類。

3、民事證明責任的內涵以及民事訴訟證明對象、證明標準、證明責任的基本內容。

4、民事訴訟證據規(guī)則的基本內容和立法動向。

(七)準備程序

1、民事訴訟準備程序的涵義與意義。

2、我國民事訴訟準備程序的完善。

(八)審判程序

1、民事審判的內涵、民事審判組織、民事審判原則和民事審級制度的基本內容。

2、民事案件一審程序的具體環(huán)節(jié)、起訴條件的設定與立案制度的改革。

3、簡易程序的基本法理 、程序目標及價值選擇。

4、二審程序的內涵、提起二審程序的規(guī)范性要求、第二審案件的審判原則、審理方式及其完善。

5、小額訴訟程序的理解與適用。

6.審判監(jiān)督程序的內涵、提起主體、提起理由、依審判監(jiān)督程序重新審判的規(guī)范性要求、審判監(jiān)督程序的改革完善。

7、我國民事再審事由的立法現狀與合理化設置。

(九)執(zhí)行程序

1、執(zhí)行的概念、特點和依據、各種判決、裁定的執(zhí)行程序。

2、執(zhí)行變更和執(zhí)行監(jiān)督的基本內容。

3、民事執(zhí)行救濟制度的基本內容。

(十)非訟程序

1、認定財產無主案件的程序。

2、確認調解協議案件的程序。

3、實現擔保物權案件的程序。

五、是否需使用計算器

否。

行政法學

一、考試性質

行政法是憲法與行政法學專業(yè)(學術型)入學復試考試的專業(yè)基礎課程。

二、考察目標

本考試大綱的制定力求反映法學碩士(學術型)學位的特點,科學、準確、規(guī)范地測評考生行政法學的基本素質和綜合能力,具體考察考生對行政法基礎理論、行政法實務與行政法制度的掌握與運用,為國家培養(yǎng)具有良好職業(yè)道德和職業(yè)素養(yǎng)、具有較強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的高層次、研究型的法學專業(yè)人才。

本考試旨在四個層次上測試考生對行政法學基本原理、行政法實務、中國行政法具體制度等知識掌握程度和運用能力。三四個層次的基本要求分別為:

1、熟悉記憶:對行政法基本理論與行政法具體制度規(guī)定的記憶方面的考核。

2、分析判斷:用行政法基本理論與相關法律制度規(guī)定來分析判斷具體觀點和問題;

3、綜合運用:運用所學的行政法理論和具體法律制度規(guī)定來綜合分析具體實踐問題。

4、跟蹤關注:及時了解、掌握行政法理論研究熱點及前沿問題和中國行政法律制度的發(fā)展變化。

三、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1、試卷滿分

本試卷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

2、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試卷由試題和答題紙組成,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位置上。

3、試卷結構

行政法學基礎知識與原理考核的比例約為40%;

中國行政法律制度考核的比例為約40%;

行政法實務考核的比例約為20%。

分值結構:名詞解釋及簡答30%,論述題及案例分析70%。

四、考試內容

(一)行政法基礎知識與原理

1、行政法學基本概念、行政法的淵源

2、行政法基本原則

3、行政主體

4、行政行為

5、行政救濟

6、行政程序法制

(二)中國行政法律制度

1、行政處罰

2、行政強制

3、行政許可

4、行政指導、行政合同

5、行政復議

6、行政賠償

(三)行政法實務

1、行政執(zhí)法實務

2、行政復議實務

3、行政賠償實務

4、行政訴訟實務

五、是否需使用計算器

否。

刑法學

一、考試性質

刑法學是中國海洋大學刑法學專業(yè)碩士入學考試復試科目。

二、考察目標

本考試旨在三個層次上測試考生對刑法學基礎理論、中國刑法以及刑法實務知識掌握的程度和運用能力。三個層次考查目標為:

1、熟悉記憶: 對刑法學基礎理論與刑法原則、制度、規(guī)范的要點之記憶。

2、分析判斷: 運用刑法學基礎理論與刑法原則、制度、規(guī)范,分析、評判某一具體刑事案例的能力。

3、綜合運用: 運用所學的刑法學基礎理論、刑法原則、制度、規(guī)范綜合分析、研究刑法課題的能力。

三、考試形式

1、試卷滿分

本試卷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

2、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3、試卷結構

名詞解釋及簡答30%,論述題及案例分析70%。

四、考試內容

(一)刑法的原則

1、罪刑法定原則。

2、適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則。

3、罪責刑相適應原則。

4、刑事管轄權原則。

5、刑事管轄權與國際犯罪。

(二)犯罪概念和犯罪構成

1、犯罪概念。

2、犯罪構成。

3、犯罪構成理論。

4、犯罪構成理論流派。

5、刑事管轄權與國際犯罪。

(三)犯罪形態(tài)

1、犯罪形態(tài)概念。

2、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態(tài)。

3、共同犯罪。

4、罪數形態(tài)。

5、一罪類型。

(四)刑罰總論

1、刑罰概念。

2、刑罰體系。

3、量刑規(guī)則。

4、刑罰裁量制度。

(五)刑罰執(zhí)行制度

1、刑罰執(zhí)行概念。

2、緩刑。

3、減刑。

4、假釋。

(六)罪刑規(guī)范

1、罪名。

2、罪狀。

3、法定刑。

4、法條競合。

五、是否需使用計算器

否。

民法學

一、考試性質

《民法學》是民商法學專業(yè)(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入學復試的考試課程。

二、考察目標

本考試大綱的制定力求反映法學專業(yè)學位的特點,科學、準確、規(guī)范地測評考生民法學的基本素質、綜合能力和學術潛質,具體考察考生對民法學基礎理論、民事法律制度以及民事法律實務的掌握與運用,為國家培養(yǎng)具有良好職業(yè)道德和職業(yè)素養(yǎng)、具有較強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的法學專業(yè)人才。

本考試旨在三個層次上測試考生對民法學基礎理論、中國民事法律制度以及中國民事法律實務等知識掌握的程度和運用能力。三個層次的基本要求分別為:

1、熟悉記憶: 對民法學基礎理論與制度規(guī)定的記憶方面的考核。

2、分析判斷: 用民法學基礎理論與制度規(guī)定來分析判斷某一具體觀點和問題;

3、綜合運用: 運用所學的民法學基礎理論與制度規(guī)定來綜合分析具體實踐問題。

三、考試形式

1、試卷滿分

本試卷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

2、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試卷由試題和答題紙組成,考生不得攜帶任何書籍和電子設備。

3、試卷結構

名詞解釋及簡答30%,論述題及案例分析70%。

四、考試內容

(一)民法學總論

1、民法的概念與調整對象;民法的產生與發(fā)展;民法的淵源與適用范圍。

2、民法的基本原則。

3、民事法律關系。

4、民事主體。

5、民事法律行為。

6、代理。

7、訴訟時效與期限。

8、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二)物權法

1、物權的概念與特征;物權的分類;物權的客體;物權的效力;物權與債權的區(qū)分。

2、物權法的概念、性質與調整對象;物權法的功能與意義;物權法基本原則。

3、物權的變動。

4、物權的民法保護。

5、所有權制度。

6、用益物權。

7、擔保物權。

8、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三)債權法

1、債的概念與特征、債的要素、債的分類;債的發(fā)生、履行、變更和消滅。

2、債的保全。

3、債的擔保。

4、不當得利;無因管理。

5、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四)侵權行為與民事責任

1、侵權行為的概念、特征、分類;侵權行為與違約行為、犯罪行為的區(qū)別。

2、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

3、一般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

4、共同侵權行為。

5、特殊侵權行為。

6、民事責任概念、功能與類型;民事責任的形式。

7、侵權損害賠償;侵權責任的抗辯事由。

8、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五、是否需使用計算器

否。

環(huán)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一、考試性質

《資源與環(huán)境保護法學》是環(huán)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專業(yè)(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入學復試的考試課程。

二、考察目標

本考試大綱的制定力求反映法學專業(yè)學位的特點,科學、準確、規(guī)范地測評考生環(huán)境與資源保護法學的基本素質和綜合能力,具體考察考生對環(huán)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基礎理論、中國環(huán)境與資源保護法制實務以及環(huán)境與資源管理制度的掌握與運用,為國家培養(yǎng)具有良好職業(yè)道德和職業(yè)素養(yǎng)、具有較強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的法學專業(yè)人才。

本考試旨在三個層次上測試考生對環(huán)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原理、中國環(huán)境與資源保護法制實務、中國環(huán)境與資源管理制度等知識掌握的程度和運用能力。三個層次的基本要求分別為:

1、熟悉記憶: 對環(huán)境與資源保護法學理論與制度規(guī)定的記憶方面的考核。

2、分析判斷: 用環(huán)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基本理論與制度規(guī)定來分析判斷某一具體觀點和問題;

3、綜合運用: 運用所學的環(huán)境與資源保護法學理論和制度規(guī)定來綜合分析具體實踐問題。

三、考試形式

1、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

2、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3、試卷結構

名詞解釋及簡答30%,論述題及案例分析70%。

四、考試內容

(一)環(huán)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原理

1、環(huán)境與資源保護法的起源與發(fā)展

環(huán)境與資源保護法的概念與特征;環(huán)境與資源保護法的產生與發(fā)展;中國環(huán)境與資源保護法的歷史發(fā)展。

2、環(huán)境保護的涵義

環(huán)境;環(huán)境問題;環(huán)境保護;環(huán)境保護的主體與環(huán)境保護的義務。

3、環(huán)境與資源保護法體系

環(huán)境與資源保護法體系的概念及特點;環(huán)境與資源保護法體系的內部結構;環(huán)境與資源保護法體系的邊界及與其他法學學科的關系。

4、環(huán)境與資源保護法的指導思想

環(huán)境與資源保護法指導思想的發(fā)展演變——從公害對策到可持續(xù)發(fā)展;可持續(xù)發(fā)展思想對環(huán)境法制建設的基本要求。

5、環(huán)境與資源保護法的基本原則

環(huán)境保護同經濟、社會發(fā)展相協調原則;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原則;開發(fā)者養(yǎng)護、污染者治理原則;公眾參與原則。

6、環(huán)境與資源保護法的調整方法

環(huán)境與資源保護法調整方法的發(fā)展;環(huán)境與資源保護法的調整方法體系及其構成。

(二)中國環(huán)境與資源管理制度

1、環(huán)境資源規(guī)劃制度

國土規(guī)劃;環(huán)境保護規(guī)劃;自然資源規(guī)劃;環(huán)境保護區(qū)域規(guī)劃和事務規(guī)劃;國民經濟發(fā)展規(guī)劃與環(huán)境保護總體規(guī)劃的關系。

2、環(huán)境預防制度

環(huán)境影響評價制度及其與環(huán)境法相關原則制度的關系;三同時制度。

3、環(huán)境規(guī)制制度

環(huán)境標準制度;環(huán)境污染防治、自然資源開發(fā)利用和生態(tài)保護中的許可制度;環(huán)境監(jiān)察制度;環(huán)境監(jiān)測主體與中國環(huán)境監(jiān)測管理體制;限期治理、淘汰制度。

4、環(huán)境經濟制度

環(huán)境稅制發(fā)展,中國環(huán)境稅制;排污權交易制度;補貼制度;押金制度。

5、環(huán)境引導制度

環(huán)境行政契約、環(huán)境行政指導和環(huán)境行政獎勵;促進清潔生產與循環(huán)經濟發(fā)展;環(huán)境信息收集、處理、公開制度;環(huán)境標志制度和環(huán)境管理體系認證制度;環(huán)境教育制度。

6、環(huán)境救治制度

突發(fā)環(huán)境事件應急預案制度;生態(tài)修復制度;自然保護區(qū)制度。

(三)中國環(huán)境與資源保護實務

1、環(huán)境訴訟

環(huán)境民事訴訟;環(huán)境行政訴訟;環(huán)境刑事訴訟;環(huán)境公益訴訟。

2、污染防治法

環(huán)境污染與防治;中國環(huán)境污染防治法體系;環(huán)境要素污染防治法律實踐;有毒有害物質污染防治法律實踐。

3、資源保護法

自然資源的法律保護;中國自然資源保護法律體系;自然資源產權保護法律實踐;自然資源合理利用法律實踐。

4、環(huán)境退化防治法

環(huán)境退化防治法及其出發(fā)點;中國環(huán)境退化防治法律體系;環(huán)境退化防治法律實踐;環(huán)境退化區(qū)域綜合防治體系實踐。

5、生態(tài)保護法

生態(tài)保護法及其產生、發(fā)展;中國生態(tài)保護法律體系;生態(tài)保護法律實踐。

五、是否需使用計算器

否。

國際法學

一、考試性質

《國際法學》是國際法學專業(yè)(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入學復試的考試課程。

二、考察目標

本考試大綱的制定力求反映法學碩士專業(yè)學位的特點,科學、準確、規(guī)范地測評考生國際法學的基本素質和綜合能力,具體考察考生對國際公法基礎理論、基本原則與主要法律制度的掌握與運用,為國家培養(yǎng)具有良好學術和職業(yè)道德、具有較強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的高層次、復合型的法學專業(yè)人才。

本考試旨在三個層次上測試考生對國際法基礎理論、基本原則、法律制度等知識掌握的程度和運用能力。三個層次的基本要求分別為:

1、熟悉記憶:對國際法基礎理論與制度規(guī)定的記憶方面的考核;

2、分析判斷:用國際法基本理論與制度規(guī)定來分析判斷某一具體觀點和問題;

3、綜合運用:運用所學的基礎理論和制度規(guī)定來綜合分析具體案例。

三、考試形式

1、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

2、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試卷由試題和答題紙組成,考生不得攜帶任何書籍和電子設備。

3、試卷結構

名詞解釋及簡答30%,論述題及案例分析70%。

四、考試內容

1、國際法導論

國際法的性質;國際法的淵源;國際法與國內法的關系。

2、國際法的基本原則

國際法基本原則的界定;國際社會普遍認可的國際法基本原則的內涵;國際法基本原則的實踐。

3、國際法的主體

國際法主體的要件;國家的要素和基本權利;國家豁免;承認與繼承;國際法上的個人;國際組織的一般制度;聯合國體系、區(qū)域性國際組織和非政府組織。

4、國際人權法

國際人權標準及其實施機制。

5、國家領土

國家領土的界定;國家領土的取得和變更;領土主權及限制;兩極地區(qū)的法律地位;中國與周邊國家領土爭端分析。

6、國際海洋法

國際海洋法的基本概念;基線、內水、領海和毗連區(qū)、用于國際航行的海峽與群島水域、大陸架、專屬經濟區(qū)、公海、國際海底區(qū)域等制度;國際海洋爭端的解決機制。

7、空間法

空氣空間法與外層空間法。

8、外交和領事關系法

外交機關和外交人員;外交特權與豁免;領事關系法。

9、條約法

條約的締結、生效;條約的解釋和修訂;條約的無效、終止和暫停施行。

10、國家責任法

國家責任的界定;國家責任的形式;國家責任的成立與承擔;國家環(huán)境責任等新問題。

11、國際爭端的解決

國際爭端解決的政治方法和法律方法。

五、是否需使用計算器

否。

經濟法學

一、考試性質

《經濟法學》是經濟法學專業(yè)(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入學復試的考試課程。

二、考察目標

本考試大綱力求科學測評考生對經濟法基礎理論和規(guī)范制度知識的儲備及分析、思考和解決現實制度問題的能力,以便能夠遴選在學術研究和法律實務方面均有較好潛力的考生。

命題旨在以下兩個層次測試考生對經濟法各相關課程的掌握程度和運用能力:

1、知識儲備:測評考生對經濟法基礎理論、經濟法包含的主要部門法制度知識及與之相關的社會科學領域基礎理論(主要是經濟學原理和政治學原理)的掌握程度。

2、學術潛力: 測評考生利用上述學科的基本知識分析、思考實際問題的能力,檢驗其思考深度及原創(chuàng)力。

三、考試形式

1、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

2、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3、試卷結構

名詞解釋及簡答30%,論述題及案例分析70%。

四、考試內容

1、經濟法基礎理論

經濟法的傳統(tǒng)理論;經濟法涉及的主要經濟學原理、概念;經濟法涉及的主要政治學原理、概念

2、企業(yè)法

企業(yè)形式;經營行為監(jiān)管;公司治理

3、金融法

資本市場監(jiān)管;銀行法

4、財稅法

財政法;稅法

5、競爭法

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

6、公法合同制度

招投標法;政府采購合同;政府特許經營合同

7、消費者保護制度

消費者保護法;廣告法

五、是否需使用計算器

否。

比較政治制度

一、考試性質

比較政治制度是政治學理論、中外政治制度研究生入學復試的筆試科目。

二、考察目標

了解并掌握世界上主要政治制度的來龍去脈,積累有關政治制度的歷史知識;把握政治制度的發(fā)展規(guī)律,梳理中國主要政治制度的歷史沿革狀況,把握其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特點,能夠辯證地分析其利弊得失,從而為今天的政治制度建設提供借鑒。

三、考試形式

本考試為閉卷考試,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

試卷結構:簡答40%;論述和分析60%。

四、考試內容

主要國家憲政制度:憲政制度的基本原理;憲法與憲政;議會制度;行政制度;司法制度;其他制度;英國憲政制度;美國憲政制度;法國憲政制度;德國憲政制度;俄羅斯憲政制度;瑞士憲政制度;日本憲政制度;印度憲政制度。

五、是否需使用計算器

否。

國際關系史

一、考試性質

國際關系史是政治學專業(yè)國際政治研究生入學復試的筆試科目。

二、考察目標

主要考查對國際關系歷史的重大事件及其影響的掌握程度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考試形式

本考試為筆試閉卷考試,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

試卷結構:綜合分析論述題100%。

四、考試內容

包括國際體系的形成與發(fā)展、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的原因及其影響、冷戰(zhàn)的原因及其影響、世界主要大國的外交歷史、中外關系史等。

五、是否需使用計算器

否。

當代國際關系

一、考試性質

當代國際關系是中國海洋大學國際關系專業(yè)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復試環(huán)節(jié)的考試科目。

二、考察目標

本考試大綱的制定依據國際關系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的特點,科學、準確、規(guī)范地測評考生對當代國際關系史的總體把握,以及考察考生對當代國際關系中的重要事件、歷史脈絡的把握和分析能力。

本考試旨在通過對三個層次上測試考生對國際關系基本理論、國際關系核心概念和國際關系相關議題等知識掌握的程度和運用能力,要求考生能夠掌握當代國際關系主要事件的內容;現代國際關系的主要問題及發(fā)展;分析判斷:分析現代國際關系問題的根源;理解現代國際關系新問題的發(fā)生與進展。綜合運用:綜合運用現代國際關系的相關知識,分析當代問題的原因,并對其走勢做出判斷。

3.綜合運用:綜合運用現代國際關系的相關知識,分析當代問題的原因,并對其走勢做出判斷。

三、考試形式

本考試為閉卷考試,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

試卷結構:綜合分析論述題100%。

四、考試內容

現代國際關系體系的形成與演變;冷戰(zhàn)的形成、擴展與變遷;美國全球戰(zhàn)略及其對外關系;蘇聯(俄羅斯)的外交政策及其對外關系;歐盟的發(fā)展及其主要成員的對外關系;日本的外交政策及其對外關系;發(fā)展中國家的外交政策及其對外關系;中國的外交政策及其對外關系;國際組織與當代國際關系;全球問題與當代國際關系。

五、是否需使用計算器

否。

西方行政學說史

一、考試性質

西方行政學說史是中國海洋大學法政學院公共管理系行政管理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復試)的專業(yè)基礎課程。

二、考試目標

(一)考試基本要求

本考試大綱的制定力求科學、準確、規(guī)范地測評考生對西方行政學說史的整體把握能力和行政管理專業(yè)基礎素質,具體考察考生對西方行政管理學說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演變進程、不同時期代表性人物的主要著作、主要理論及其特點的掌握,能夠從行政理論的變革和歷史作用中得到啟示,并具備運用前人的行政學理論分析我國的行政管理實踐的能力。

(二)本大綱的考核要求

本大綱的考核要求分為:識記、領會、應用三個層次,具體含義是:

識記:能解釋有關的概念、理論的含義,并能正確認識和表述。

領會:在識記的基礎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代表人物、主要思想。

應用:在理解的基礎上,能綜合運用西方行政學說史的相關理論分析和解決有關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

三、考試形式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結構:

概念題20-30%,簡答30-40%,論述題、案例分析題20-30%。

四、考試內容

(一)西方行政學的產生的與發(fā)展歷程

(二)提出與創(chuàng)立時期的西方行政學說

威爾遜的《行政學研究》、古德諾的政治-行政二分法、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法約爾的一般管理理論。

(三)正統(tǒng)時期的西方行政學說史

韋伯的官僚制理論、懷特的理論行政學思想、古利克的一體化行政思想、厄威克的系統(tǒng)化行政管理原則、福萊特的動態(tài)行政管理理論。

(四)批評與轉變時期的西方行政學說

巴納德的系統(tǒng)行政組織學說、西蒙的行為主義行政學說、沃爾多的綜合折中行政觀、帕金森的“帕金森定律”、麥格雷戈的公共人事管理、林德布洛姆的漸進決策理論。

(五)應用與發(fā)展時期的西方行政學說

德羅爾的政策科學思想、彼得的《彼得原理》、里格斯的行政生態(tài)學說。

(六)挑戰(zhàn)與創(chuàng)新時期的西方行政學說

以弗雷德里克森為代表的“新公共行政學”、菲德勒的權變領導理論、德魯克的目標管理理論。

(七)總結與探索時期的西方行政學說

布坎南公共選擇理論、羅茨的政策網絡理論、奎德的政策分析理論、奧斯本的企業(yè)家政府理論、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務理論、羅森布魯姆的多元公共行政觀、希克斯的整體性治理理論。

(八)西方行政學的發(fā)展趨勢

五、是否需使用計算器

否。

高等教育學與教育經濟學

一、考試性質

高等教育學與教育經濟學是中國海洋大學法政學院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復試)的專業(yè)基礎課程。

二、考試目標

本考試大綱要求科學、準確、規(guī)范地測評考生有關高等教育學與教育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分三個層次進行考察,三個層次的基本要求分別為:

(一)基礎掌握

要求學生準確識記高等教育學與教育經濟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

(二)分析判斷

用高等教育學與教育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來分析判斷某一具體觀點和問題;

(三)綜合運用

能夠運用高等教育學與教育經濟學的基本理論來分析具體實踐問題。

三、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

(二)考試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結構

高等教育學考核的比例為50%,分值為50分;教育經濟學考核的比例為50%,分值為50分。

四、考試內容

(一)高等教育學

1、高深專門知識的教與學

科學方法論與高等教育學理論體系;高深專門知識的教與學;高等教育的發(fā)展歷史

2、專業(yè)

專業(yè)和專業(yè)教育的內涵;專業(yè)的構成要素;專業(yè)結構。

3、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的概念和特征;高等教育的本質;高等教育的功能與結構。

4、高等教育基本規(guī)律

高等教育、人、社會的關系;高等教育基本規(guī)律的分類和表述;高等教育基本規(guī)律。

5、高等教育原則

高等教育原則的界定;高等教育原則、依據及其體系。

6、高等教育目的與途徑

高等教育目的及其理論基礎;實現高等教育目的的途徑。

7、教學論

高等學校教學過程、教學原則、教學方法;高等學校教學的管理與評估;高等學校的教學改革。

8、科研論

高等學??茖W研究的作用和任務;高等學校的科研工作方針;高等學校科學研究的特點和原則。

9、教師論

教師的地位和作用;教師的個體素養(yǎng)和整體素質;教師的成長規(guī)律和建設原則體系。

(二)教育經濟學

1、教育經濟學的形成與發(fā)展

早期的教育經濟思想;教育經濟學的形成與發(fā)展;我國教育經濟學的形成和發(fā)展。

2、教育與經濟發(fā)展

經濟增長與經濟發(fā)展;教育與經濟的相互作用;教育、勞動力與經濟增長。

3、教育與人力資本形成

人力資本理論的形成與發(fā)展;人力資本在經濟增長與發(fā)展中的作用;教育與人力資本的形成和發(fā)展。

4、教育與勞動力市場

勞動力市場概述;競爭性勞動力市場的運作;教育與勞動力市場的相互作用;教育對勞動力市場的適應。

5、教育供給與需求

教育與勞動力供求;教育供求;教育供求矛盾及其調節(jié)。

6、教育與就業(yè)

教育與就業(yè)的一般關系;教育與就業(yè)問題的解決;教育與勞動就業(yè)制度的改革。

7、教育投資

教育投資的性質與特點;教育投資主體的行為分析;教育投資的合理負擔。

8、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

經濟學領域效率與教育學領域效率的基本含義;教育資源利用效率的考核與評估;教育資源利用的低效率及其制度根源;提高我國教育資源利用效率的對策。

9、教育成本

教育成本概念及其分類、核算、控制。

10、教育經濟效益

教育經濟效益及其計量;教育成本收益的測量與分析。

五、是否需使用計算器

否。

社會保險學

一、考試性質

社會保險學是中國海洋大學法政學院公共管理系社會保障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復試)的專業(yè)基礎課程。

二、考試目標

本考試大綱的制定力求反映社會保障碩士專業(yè)學位的特點,科學、準確、規(guī)范地測評考生社會保險學的基本素質和綜合能力,具體考察考生對社會保險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中國社會保險實務與社會保險管理制度的掌握與運用,能夠理論聯系實際,分析社會保險的相關問題,為國家培養(yǎng)具有良好職業(yè)道德和職業(yè)素養(yǎng)、具有較強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的社會保障專業(yè)人才。

本考試旨在三個層次上測試考生對社會保險學原理、中國社會保險實務、中國社會保險管理制度等知識掌握的程度和運用能力。三個層次的基本要求分別為:

(一)熟悉記憶

對社會保險的起源、發(fā)展,社會保險學的研究對象、目的和意義的記憶方面的考核;

(二)分析判斷

理解社會保險學的基本概念,深刻理解社會保險學的基本理論、社會保險基金、社會保險管理等基本知識,能用社會保險基本理論與管理制度規(guī)定來分析判斷某一具體觀點和問題;

(三)綜合運用

掌握老年社會保險、失業(yè)社會保險、醫(yī)療社會保險、生育社會保險、工傷社會保險的基本內涵,把握我國各種社會保險制度的運行情況及發(fā)展方向,能運用所學的社會保險理論和管理制度規(guī)定來綜合分析具體實踐問題。

三、考試形式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試卷由試題、答題卡和答題紙組成,選擇題和判斷題的答案必須涂寫在答題卡上,其他題目的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位置上??忌坏脭y帶具有存儲功能的計算器。

(三)試卷結構

社會保險學原理考核的比例為40%;

中國社會保險實務考核的比例為40%;

中國社會保險征管制度考核的比例為20%。

四、考試內容

(一)基本概念

1、效率與公平

2、社會保障與社會保障體系

3、社會保險體系

(二)社會保險的功能與內涵

1、現代社會的經濟保障問題

2、社會保險的基本規(guī)定性

3、社會保險與商業(yè)保險的關系

4、社會保險與社會保障的關系

(三)社會保險的歷史演進

1、社會保險的產生與發(fā)展

2、社會保險的改革

3、經濟全球化與社會保險制度的新調整

(四)社會保險運行機制

1、社會保險的保障范圍與給付結構

2、社會保險的財務機制

3、社會保險管理

(五)社會保險基金與基金管理

1、社會保險基金的概念、特點、社會保險基金支付方式、社會保險基金的運行條件與平衡條件

2、社會保險基金管理的內涵、意義、社會保險基金管理模式比較、社會保險基金管理途徑

3、社會保險基金管理投資運營的基本原則、結構和方向

(六)養(yǎng)老保險制度

1、養(yǎng)老保險模式

2、養(yǎng)老保險給付結構及其要素

3、養(yǎng)老保險精算的途徑與方法

4、養(yǎng)老保險與退休制度

(七)養(yǎng)老金計劃

1、養(yǎng)老金計劃概念辨析與定位、養(yǎng)老金計劃的類型與運作方式

2、養(yǎng)老金計劃的保障范圍、養(yǎng)老金計劃的享有權和個人選擇問題

3、政府對養(yǎng)老金計劃的監(jiān)管

4、政府對養(yǎng)老金計劃的監(jiān)管

(八)我國養(yǎng)老保險制度的改革與發(fā)展

1、我國城鎮(zhèn)養(yǎng)老保險制度改革

2、我國城鎮(zhèn)養(yǎng)老保險制度改革績效的基本評價

3、我國農村養(yǎng)老保險制度的改革與發(fā)展

(九)醫(yī)療保險制度

1、醫(yī)療保險的概念和原理

2、醫(yī)療保險的產生和發(fā)展

3、醫(yī)療保險制度的主要內容

4、我國的醫(yī)療保險制度

(十)生育保險制度

1、生育保險概述

2、生育保險基金籌集與管理

3、生育保險待遇

4、我國生育保險制度現狀和改革

(十一)失業(yè)保險制度

1、現代經濟中的失業(yè)風險及其處置

2、失業(yè)風險制度的內容

3、就業(yè)保障體系

4、 我國失業(yè)保險制度改革

(十二)工傷保險制度

1、工傷保險概述

2、工傷保險制度的建立與發(fā)展

3、我國工傷保險制度

4、工傷保險的主要內容

5、工傷保險基金管理

6、工傷預防

7、工傷職業(yè)康復

(十三)社會保險的經濟影響

1、社會保險與經濟發(fā)展

2、社會保險的經濟效應

(十四) 社會救助與社會福利制度

1、社會救助的含義、社會救助的內容、社會救助的特征

2、社會救助的運行機制

3、社會福利的內涵與外延、社會福利的特征

4、社會福利的資金籌措機制、社會福利的資金流向

五、是否需使用計算器

否。

土地行政學

一、考試性質

土地行政學是中國海洋大學公共管理系土地資源管理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復試)的專業(yè)基礎課程。

二、考試目標

本考試大綱的制定力求反映中國海大學公共管理系土地資源管理碩士專業(yè)學位的特點,科學、公平、準確、規(guī)范地測評考生的專業(yè)基礎知識、基本素質和綜合能力。主要考察學生對土地行政歷史沿革、土地行政理論和制度建設、土地行政對象、土地行政政策和法規(guī)、土地行政機構、國外和港澳臺地區(qū)土地行政概況等知識的掌握與運用。

三、考試形式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結構:

概念題20-30%,簡答30-40%,論述題、案例分析題20-30%。

四、考試內容

(一)土地行政學總論

土地行政的基本概念;土地行政的內容與功能;土地行政學的研究內容。

(二)土地行政歷史沿革

封建社會以前的土地行政;民國時期的土地行政;建國以后的新中國土地行政。

(三)土地行政理論基礎

土地行政理論基礎;經濟學理論基礎;行政管理學理論基礎;法學理論基礎。

(四)土地行政制度基礎

政治制度;經濟制度;社會制度。

(五)土地行政對象

土地資源;土地資產。

(六)土地行政法律

土地行政法律理論基礎;土地行政法律的淵源與發(fā)展;土地行政法律的基本內容。

(七)土地行政政策

土地行政政策;土地政策;住房政策。

(八)土地行政管理體制

土地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土地行政管理體制的歷史沿革;土地行政管理機構的設置和職責劃分;土地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展及發(fā)展趨勢。

(九)港、澳、臺地區(qū)土地行政

港、澳、臺地區(qū)土地行政的歷史沿革;土地行政機構;土地行政政務

(十)國外土地行政

英國的土地行政;日本的土地行政;新加坡的土地行政。

五、是否需使用計算器

否。

應用社會學

一、考試性質

(一)課程的性質、地位與任務

應用社會學是社會學的重要分支學科之一。就特性而言,應用社會學是將社會學理論的原理、原則、觀點及方法運用于對具體社會現象的研究,從而獲得對社會現象發(fā)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的認識,并提出解決的方法。

(二)本課程的基本要求

1、理解并掌握應用社會學由來、特征、研究領域以及應用社會學在當地的發(fā)展情況,要熟悉應用社會學的基本原理與方法。

2、熟悉各主要分支社會學的學科發(fā)展背景、發(fā)展歷程,掌握各主要分支社會學的基本概念、主要特征和相關理論的理論淵源。

3、學會運用社會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分析具體的社會問題。

(三)本課程與相關課程的聯系

《應用社會學》包括三個方面的基本內容:一是應用社會學的基本原理與方法、二是應用社會學與分支社會學、三是應用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稇蒙鐣W》與環(huán)境社會學、海洋社會學、農村社會學等課程關系密切,強調通過應用社會學的基本原理與方法,開展對具體社會問題的分析與研究。

二、考試目標

本課程的考試是根據全日制普通高校研究生專業(yè)課程的要求進行水平合格考試,目的是檢驗應試者是否達到全日制普通高校研究生入學考試在《應用社會學》的水平。要求學生理解并掌握應用社會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掌握分支社會學的基本原理、主要概念,并能將之應用到對中國具體社會問題的分析中。

三、考試形式

(一)試卷分數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題型結構

1、名詞解釋,20分

2、簡答題,40分

3、論述題,40分

四、考試內容

第一編 應用社會學的基本原理與方法

(一)應用社會學概述

第一章 應用社會學概述

1、學習目的與要求

要求理解應用社會學的學科由來與發(fā)展概況,掌握芝加哥學派對應用社會學的貢獻。

2、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熟記:(1)應用社會學的概念與特點;(2)芝加哥學派對應用社會學的貢獻。

理解:(1)涂爾干對應用社會學的貢獻;(2)應用社會學的學科由來及其發(fā)展。

運用:中國應用社會學的發(fā)展情況(主要涉及流動人口研究、環(huán)境社會學研究、海洋社會學研究)。

第二章 應用社會學的研究方法

1、學習目的與要求

要求了解社會研究的要素與步驟,掌握主要的社會研究方法類型,能夠運用口述史的方法開展社會調查與研究,理解社會研究中的倫理價值。

2、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熟記:(1)實地研究的優(yōu)缺點;(2)抽樣調查的優(yōu)越性;(3)焦點訪談法的特點;(4)觀察法的主要類型;(5)列聯表的含義;(5)扎根研究方法的技術與步驟。

理解:(1)社會研究中的倫理問題;(2)扎根理論的起源與理論視角。

運用:(1)抽樣的基本方法;(2)深度訪談法的類型與技術;(3)口述史方法的起源、特點以及操作過程。

第三章 項目社會評估

1、學習目的與要求

要求了解評估研究的發(fā)展簡史,掌握評估研究的基本方法、基本類型。

2、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熟記:(1)項目評估的基本內涵;(2)評估研究的基本類型。

理解:(1)什么是社會項目?(2)項目評估與社會學的學術研究的異同。

運用:(1)評估研究的基本方法,要求能夠運用相關方法開展課題研究設計。

第四章 社會態(tài)度研究及其應用

1、學習目的與要求

要求理解社會態(tài)度的含義及其特征,社會態(tài)度的形成及其改變,掌握社會態(tài)度的測量技術。另外,要求熟悉并掌握測量社會態(tài)度時應該注意的基本問題。

2、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熟記:(1)社會態(tài)度的含義及其特征。

理解:(1)研究社會態(tài)度的意義;(2)測量社會態(tài)度的主要方法。

運用:(1)能夠設計一份30個測量項目的社會態(tài)度調查問卷,并撰寫設計思路。

第二編 應用社會學與分支社會學

第五章 人類學方法及其應用

1、學習目的與要求

在科際整合的時代,社會學的應用研究需要借鑒并吸收人類學的方法。本章要求了解中國人類學研究的特色,理解中國學術研究環(huán)境中的人類學與社會學的聯系與區(qū)別,理解并掌握人類學方法論原則。

2、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熟記:(1)人類學方法論的原則;(2)文化相對論的含義;(3)本土方法論的含義。

理解:(1)中國人類學的特色及其學術淵源;(2)人類學與社會學的聯系與區(qū)別;(3)我國海洋社會學與海洋人類學的起源與發(fā)展。

運用:人類學的田野工作與社會學實地調查的比較。

第六章 環(huán)境社會學及其應用

1、學習目的與要求

20世紀60年代末特別是70年代以來,環(huán)境社會學率先在美國等西方發(fā)達國家發(fā)展起來。當前,中國環(huán)境社會學已經成為社會學中的重要分支學科,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特色。本章學習要求了解環(huán)境問題的含義,理解環(huán)境社會學產生與發(fā)展概況,掌握環(huán)境保護的主要社會學觀點。同時,要求運用社會學的基本理論或理論視角闡述當前中國的環(huán)境問題。

2、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熟記:環(huán)境社會學的具體研究領域:1)政府、企業(yè)和組織對環(huán)境問題的反應;2)人類對自然災害和環(huán)境災難的反應;3)環(huán)境問題社會影響評估;4)能源及其他資源短缺的社會影響;5)社會不平等與環(huán)境風險之間的關系;6)公眾意識、環(huán)境主義和環(huán)境運動;7)環(huán)境問題及政策的國家比較;8)對公眾環(huán)境態(tài)度變化的調查;9)與環(huán)境相關的大規(guī)模社會變遷;10)人口增長、貧富差距與環(huán)境的關系。

理解:(1)環(huán)境社會學理論的各種范式,人類例外范式(HEP)與新環(huán)境范式(NEP),建構主義范式等。(2)環(huán)境社會學的產生背景及其發(fā)展階段;(3)當代中國環(huán)境公平問題的主要表現。(4)理解當前的環(huán)保組織及其社會功能。

運用:運用社會學的基本理論或理論視角闡述當前中國的環(huán)境問題。

第七章 社會心理學及其應用

1、學習目的與要求

要求了解社會心理學的主要研究領域,理解社會心理學的含義、基本特征,熟悉并掌握社會心理學的主要研究范式和主要研究方法。

2、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熟記:社會心理學的基本特征。

理解:社會心理學的主要研究范式。

運用:社會心理學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八章 人口研究及其應用

1、學習目的與要求

要求熟悉并理解人口研究的基本理論與基本方法。

2、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熟記:馬爾薩斯的人口論。

理解:影響婦女生育水平的社會因素。

運用:舉例說明我國農村人口中的主要問題及其社會原因。

第九章 家庭社會學及其應用

1、學習目的與要求

要求理解并掌握家庭的含義及其功能,熟悉家庭社會學的主要研究方法。

2、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熟記:家庭的含義。

理解:“現代家庭”與“當代家庭”概念的含義以及二者的聯系與區(qū)別。

運用:結合社會實際,對獨身子女政策展開有條理的闡述。

第十章 民族研究及其應用

1、學習目的與要求

要求熟悉并理解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理解并掌握民族區(qū)域自治和費孝通關于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闡述。

2、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熟記:民族的含義。

理解:(1)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2)費孝通關于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觀點。

運用:從社會運行論視角探討民族地區(qū)社會經濟發(fā)展與少數民族傳統(tǒng)生活方式的變革。

第十一章 性社會學及其應用

1、學習目的與要求

性社會學是社會學在性現象這個特殊領域中的應用,它的存在并不完全取決于生物本能。本章要求熟悉性社會學經常借用的社會學理論,理解并掌握性社會學中的相關研究方法。

2、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熟記:性社會學經常借用的社會學理論。

理解:性社會學研究的主要方法。

運用:依據媒體報道過的一例性侵案件,設計出針對受害者的救助方案。

第十二章 人際關系研究及其應用

1、學習目的與要求

要求了解馬克思主義的人際關系理論,理解人際關系的含義以及影響人際關系的因素,掌握具有中國本土特色的人際關系理論。

2、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熟記:人際關系的概念

理解:(1)差序格局理論;(2)黃光國關于“人情與面子”研究的觀點

運用:結合當代社會發(fā)展以及自身實際感受,闡述網絡時代人際關系的主要特點。

第十三章 組織社會學及其應用

1、學習目的與要求

要求了解傳統(tǒng)的組織理論,主要是泰羅制和法約爾的一般行政理論,理解韋伯的科層制和霍桑試驗的內涵,要求理解并能評估中國社會的“單位制”。

2、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熟記:單位制的含義。

理解:(1)韋伯的科層制;(2)單位與一般組織的區(qū)別。

運用:對中國社會的“單位制”展開闡述,發(fā)表自己的獨立見解。

第十四章 城市社會學及其應用

1、學習目的與要求

要求了解芝加哥學派的城市生態(tài)學思想,理解齊美爾的城市社會學思想,掌握城市空間結構理論(主要涉及同心圓假設和扇形理論)

2、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熟記:(1)城市化;(2)推拉模式;(3)同心圓假設。

理解:齊美爾的城市社會學思想。

運用:正確分析戶籍制度對中國人口遷移的影響。

第十五章 現代化理論及其應用

1、學習目的與要求

要求了解發(fā)展中國家現代化的歷史條件,理解社會現代化的歷程及其基本特征,掌握中國現代化的基本歷程以及二元社會結構特征。

2、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熟記:(1)社會現代化的含義;(2)全球化的特點;(3)遲發(fā)展效應

理解:(1)社會現代化過程的基本特征;(2)中國社會的二元社會結構

運用:中國現代化過程中面臨的主要挑戰(zhàn)。

第十六章 犯罪社會學及其應用

1、學習目的與要求

要求了解犯罪社會學的產生與發(fā)展概況,熟悉犯罪社會學的理論流派,掌握青少年犯罪的社會原因。

2、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熟記:犯罪社會學的含義;

理解:(1)犯罪社會學的研究意義;(2)有關犯罪問題的沖突論;

應用:正確分析青少年犯罪的社會原因。

第十七章 醫(yī)學社會學及其應用

1、學習目的與要求

要求了解醫(yī)學社會學的產生與發(fā)展概況,其中要理解醫(yī)學社會學學科形成的社會條件,掌握醫(yī)學社會學的主要理論、社會流行病學對醫(yī)學社會學研究的影響。

2、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熟記:醫(yī)學社會學的含義。

理解:(1)醫(yī)學社會學學科形成的社會條件;(2)醫(yī)學社會學的主要理論(重點是沖突論)。

運用:社會流行病學對醫(yī)學社會學研究的影響。

第三編 應用社會學與社會工作

第十八章 社會工作及其應用

1、學習目的與要求

要求了解社會工作的發(fā)展歷程及其研究對象,理解社會工作與社會學的關系,掌握社會工作的基本理論與方法。

2、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熟記:社會工作的含義。

理解:(1)“助人自助”;(2)社會工作與社會學、民政工作的關系。

應用:以殘疾人康復治療為例,論述如何介入社會工作的理念與方法。

第十九章 社會保障及其應用

1、學習目的與要求

要求了解社會保障的發(fā)展歷程,熟悉并理解社會保障與商業(yè)保險的區(qū)別,掌握社會保障的社會功能

2、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熟記:(1)社會保障的含義;(2)社會保障的基本原則。

理解:(1)社會保障的理論體系;(2)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應用:建立多支柱養(yǎng)老保障體系的現實意義。

五、是否需使用計算器

否。

法學基礎理論

一、考試性質

《法學基礎理論》是法律碩士(法學、非法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入學復試的考試課程之一。

二、考試目標

本考試旨在三個層次上測試考生對法理學、民法學、刑法學基礎理論及重要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利用上述學科的基本知識分析、思考實際問題的能力,檢驗其思考深度。三個層次的基本要求分別為:

1、熟悉記憶: 對法理學、民法學、刑法學基礎理論與制度規(guī)定的記憶方面的考核。

2、分析判斷: 用法理學、民法學、刑法學基礎理論與制度規(guī)定來分析判斷某一具體觀點和問題;

3、綜合運用: 運用法理學、民法學、刑法學基礎理論與制度規(guī)定來綜合分析具體實踐問題。

三、考試形式

本考試為閉卷考試,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

試卷結構:名詞30-40%,簡答30-40%,論述及/或案例分析30-40%。

四、考試內容

1、法理學(約30%)

(1)法的定義、特征與本質

(2)法的形式、法的效力以及法的分類

(3)法律概念、法律規(guī)則和法律原則

(4)法律部門與法律體系

(5)法律關系

(6)法律行為與法律責任

(7)法的制定、實施與法律監(jiān)督

(8)法律方法與法律程序

(9)法的起源與發(fā)展

(10)法的價值與作用

(11)法治與法治國家

(12)法制現代化與法律全球化

(13)法律文化的類型與傳統(tǒng)

(14)法律意識

(15)法與經濟、政治、道德、科學技術

(16)法律職業(yè)的內涵與法律職業(yè)能力

2、民法學(約35%)

民法總論部分包括:

(1)民法的概念、調整對象與適用范圍。

(2)民法的基本原則。

(3)民事法律關系。

(4)民事主體。

(5)民事法律行為。

(6)代理。

(7)訴訟時效與期限。

(8)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物權法部分包括:

(1)物權的概念與特征;物權的分類;物權的客體;物權的效力;物權與債權的區(qū)分。

(2)物權法的概念、性質與調整對象;物權法的功能與意義;物權法基本原則。

(3)物權的變動。

(4)物權的民法保護。

(5)所有權制度。

(6)用益物權。

(7)擔保物權。

(8)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債權法部分包括:

(1)債的概念與特征、債的要素、債的分類;債的發(fā)生、履行、變更和消滅。

(2)債的保全。

(3)債的擔保。

(4)不當得利;無因管理。

(5)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侵權行為與民事責任部分包括:

(1)侵權行為的概念、特征、分類;侵權行為與違約行為、犯罪行為的區(qū)別。

(2)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

(3)一般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

(4)共同侵權行為。

(5)特殊侵權行為。

(6)民事責任概念、功能與類型;民事責任的形式。

(7)侵權損害賠償;侵權責任的抗辯事由。

(8)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3、刑法學(約35%)

刑法學基本理論部分包括:

(1)刑法學的基本范疇

準確把握下列刑法學的基本范疇,了解它們在刑法學理論體系中的地位和意義:①社會危害性;②故意;③過失;④罪行法定原則;⑤犯罪;⑥刑罰。

(2)刑法上的犯罪構成

準確把握我國刑法規(guī)定的犯罪概念與犯罪構成的關系,了解兩者在刑法學理論體系中的地位和重要意義。

(3)刑法上的犯罪構成與犯罪構成理論

了解兩者在刑法典、刑法學理論體系中的地位和重要意義。

(4)犯罪構成理論通說

掌握犯罪構成理論通說的下列諸要點要素,了解其在犯罪論通說理論體系中的地位和意義:犯罪客體;犯罪客觀方面;犯罪主體;犯罪主觀方面;認識錯誤;正當行為。

(5)當代犯罪構成理論流派

當代犯罪構成理論主要流派的理論體系的要點要素,重在考查理論思辨能力。

(6)犯罪形態(tài)

犯罪形態(tài)理論的要點及其在犯罪論理論體系中的地位和意義,主要涉及: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態(tài);犯罪中止形態(tài);共同犯罪;罪數形態(tài)(重點是一罪形態(tài))。

中國刑法上的重要規(guī)范、法律制度部分包括:

(1)刑法的適用范圍

中國刑法的空間效力和時間效力。

(2)刑事管轄權

中國刑法對國際犯罪的刑事管轄權。

(3)罪責刑相適應原則

(4)刑罰裁量制度

(5)刑罰執(zhí)行制度

且了解我國刑罰執(zhí)行制度的最新發(fā)展。

刑事審判實務部分包括(刑事實體法適用):

(1)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諸罪名之構成特征及罪刑關系

(2)危害公共安全罪諸罪名之構成特征及罪刑關系

(3)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諸罪名之構成特征及罪刑關系

(4)貪污賄賂罪諸罪名之構成特征及罪刑關系

(5)刑罰裁量諸制度的正確適用:① 累犯制度;② 自首制度;③ 立功制度;④ 緩刑制度;⑤ 數罪并罰規(guī)則。

五、是否需使用計算器

否。

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易賢網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和咨詢回復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詢?yōu)闇剩?/div>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站聲明 | 網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加入群交流 | 手機站點 | 投訴建議
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備案號:滇ICP備2023014141號-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云)人服證字(2023)第0102001523號
聯系電話:0871-65317125(9:00—18:00)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注公眾號:hfpxwx
咨詢QQ:526150442(9:00—18:00)版權所有:易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