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學》考試大綱
一、考試內(nèi)容概述
《動物學》主要介紹各門類動物的形態(tài)結構、分類、生命活動與環(huán)境的適應性以及發(fā)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主要考查動物學的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各主要門、綱動物的主要特征、分類概況,涉及原生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原腔動物、環(huán)節(jié)動物、軟體動物、節(jié)肢動物、棘皮動物和脊索動物(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等。
二、考試形式
考試采用閉卷、筆答的考試方式。
滿分:150分(單科成績)。
考試時間:120分鐘。
三、試題難易程度分布
較易試題約占50%
中等試題約占30%
較難試題約占20%
四、題型及題型分值分布
單選題約占20%
填空題約占20%
判斷題約占7%
名詞解釋約占20%
簡答題約占20%
綜述題約占13%
五、內(nèi)容比例
第一章動物的分類約占4%
第二章動物的生殖和個體發(fā)育約占4%
第三章原生動物門約占4%
第四章腔腸動物門約占2%
第五章扁形動物門約占8%
第六章原腔動物約占4%
第七章環(huán)節(jié)動物門約占6%
第八章軟體動物門約占4%
第九章節(jié)肢動物門約占8%
第十章棘皮動物門約占2%
第十一章脊索動物門約占4%
第十二章軟骨魚綱和硬骨魚綱約占10%
第十三章兩棲綱約占10%
第十四章爬行綱約占10%
第十五章鳥綱約占10%
第十六章哺乳綱約占10%
六、參考教材
1.張訓蒲主編:《普通動物學》(第二版),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2.劉凌云、鄭光美主編:《普通動物學》(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七、考試內(nèi)容及要求
第一章動物的分類
一、考試知識點:
1.分類的依據(jù)。
2.分類的等級(階元)。
3.物種的概念及命名法則。
4.生殖隔離現(xiàn)象。
二、考試要求:
1.掌握動物的命名法則(雙名法、三名法)、物種的概念。
2.理解動物生殖隔離的形式。
3.了解自然分類系統(tǒng)。
第二章動物的生殖和個體發(fā)育
一、考試知識點:
1.生殖的概念。
2.生殖的方式。
3.有性生殖的特點。
4.生殖細胞的發(fā)生。
5.動物早期胚胎發(fā)育的幾個主要階段。
6.胚后發(fā)育。
7.生物發(fā)生律(即重演律)。
二、考試要求:
1.掌握生殖的方式及有性生殖的特點以及無性生殖、有性生殖、受精、體外受精、體內(nèi)受精、同體受精、異體受精、個體發(fā)育、胚胎發(fā)育、胚后發(fā)育、原口動物、后口動物、生物發(fā)生律(即重演律)等概念。
2.理解生殖細胞發(fā)生的主要階段。
3.了解生殖的基本概念。
第三章原生動物門
一、考試知識點:
1.原生動物門的主要特征及各綱的主要特征。
2.各綱的重要類群的生活習性、形態(tài)結構和機能特點。
二、考試要求:
1.掌握原生動物的主要特征,各綱的主要特征。
2.理解原生動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單細胞動物。
3.了解原生動物重要類群與人類的關系。
第四章腔腸動物門
一、考試知識點:
1.腔腸動物門的主要特征。
2.腔腸動物在動物進化上的重要位置。
3.水螅、缽水母、珊瑚三個綱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動物。
二、考試要求:
1.掌握腔腸動物的主要特征及輻射對稱、兩胚層、刺細胞和消化循環(huán)腔等基本概念。
2.理解腔腸動物的分類:水螅綱、缽水母綱和珊瑚綱的主要特征。
3.了解腔腸動物在動物演化史上的意義及世代交替現(xiàn)象。
第五章扁形動物門
一、考試知識點:
1.扁形動物門的主要特征及其在動物演化史上的意義。
2.渦蟲、吸蟲和絳蟲三個綱的代表動物及主要特征、分類及生活史。
二、考試要求:
1.掌握扁形動物的主要特征及兩側(cè)對稱和三胚層出現(xiàn)的演化意義。
2.理解皮肌囊(皮膚肌肉囊)、原腎管排泄系統(tǒng)、梯形神經(jīng)系統(tǒng)以及扁形動物門三個綱的主要特征。
3.了解寄生動物的生活史及其對人與動物造成危害與預防和治療。
第六章原腔動物
一、考試知識點:
1.線蟲動物門的主要特征。
2.代表動物——人蛔蟲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活史特點。
3.幾種重要、常見的線蟲。
4.輪蟲動物門、線形動物門等的形態(tài)特征、代表動物。
二、考試要求:
1.掌握原腔動物(線蟲動物門)的主要特征。
2.理解原腔動物的進化意義。
3.了解輪蟲動物門、線形動物門等的主要特征、代表動物以及人蛔蟲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活史。
第七章環(huán)節(jié)動物門
一、考試知識點:
1.環(huán)節(jié)動物門的主要特征。
2.同律分節(jié)、次生體腔(真體腔)的出現(xiàn)在演化上的意義。
3.多毛綱、寡毛綱和蛭綱的主要特征及異同。
二、考試要求:
1.掌握環(huán)節(jié)動物的主要特征及其在動物演化史上的意義。
2.理解同律分節(jié)、次生體腔(真體腔)、剛毛和疣足、閉管式血液循環(huán)、后腎管排泄系統(tǒng)等概念。
3.了解多毛綱、寡毛綱和蛭綱的主要特征及異同。
第八章軟體動物門
一、考試知識點:
1.軟體動物門的主要特征。
2.腹足綱、瓣鰓綱、頭足綱的代表動物及主要特征。
3.各綱的分類依據(jù)及分類概況。
4.形態(tài)結構對不同生活方式的適應。
二、考試要求:
1.掌握軟體動物門的主要特征及其在動物演化史上的意義。
2.理解外套膜、外套腔、齒舌、開管式血液循環(huán)等概念。
3.了解各類群的特征與代表動物的形態(tài)結構。
第九章節(jié)肢動物門
一、考試知識點:
1.節(jié)肢動物門的主要特征。
2.甲殼綱、蛛形綱、多足綱和昆蟲綱的代表動物、形態(tài)特征及分類。
3.昆蟲的口器類型、觸角和足的基本構造。
二、考試要求:
1.掌握節(jié)肢動物門的主要特征。
2.理解異律分節(jié)、口器、外骨骼、混合體腔、馬氏管等概念。
3.了解甲殼綱、蛛形綱、多足綱和昆蟲綱的主要區(qū)別。
第十章棘皮動物門
一、考試知識點:
1.棘皮動物門的主要特征。
2.海星綱、蛇尾綱、海膽綱、海參綱、海百合綱的代表動物。
二、考試要求:
1.掌握棘皮動物的主要特征。
2.理解五輻射對稱、內(nèi)骨骼、水管系統(tǒng)等概念。
3.了解五個綱的代表動物。
第十一章脊索動物門
一、考試知識點:
1.脊索動物門的三大主要特征及次要特征。
2.各亞門的主要特征概述。
3.脊索動物的起源與進化。
二、考試要求:
L掌握脊索動物門的共同的特征與分類。
2.理解脊索、背神經(jīng)管、咽鰓裂等概念。
3.了解脊索動物的起源與進化以及尾索動物亞門和頭索動物亞門的基本特征。
第十二章軟骨魚綱和硬骨魚綱
一、考試知識點:
1.魚類的主要特征(體形與皮膚、骨骼、肌肉、消化、呼吸、循環(huán)、神經(jīng)感官、排泄、生殖等系統(tǒng))。
2.魚的分類(軟骨魚綱、硬骨魚綱及各亞綱的特征及代表)。
二、考試要求:
1.掌握魚類形態(tài)結構與水生生活相適應的特征(魚的鱗、尾的類型;魚的鱗式、鰭式;骨骼系統(tǒng)及特征;消化道的結構與食性的關系;循環(huán)系統(tǒng)及其特點;鰾的結構和功能)。
2.理解魚類上下頜和偶鰭出現(xiàn)的進步性特征。
3.了解軟骨魚綱和硬骨魚綱的主要特征及其分類。
第十三章兩棲綱
一、考試知識點:
1.兩棲類對陸生生活的適應性和不完善性特征。
2.兩棲類的主要特征(骨骼、消化、循環(huán)、呼吸、生殖等系統(tǒng))。
3.兩棲類的三個目(無足目、有尾目和無尾目)的特征。
二、考試要求:
1.掌握兩棲類的基本形態(tài)結構。
2.理解兩棲類對陸生生活的適應性和不完善性特征。
3.了解兩棲動物的分類、各類群代表動物。
第十四章爬行綱
一、考試知識點:
1.羊膜卵及其在動物演化上的意義。
2.爬行類的軀體結構(骨骼、消化、呼吸、循環(huán)、神經(jīng)、生殖等系統(tǒng))。
3.爬行類各目的主要特征及類群。
二、考試要求:
1.掌握爬行類完全適應于陸棲生活的進步性特征。
2.理解羊膜卵、羊膜動物、次生腭、胸廓等概念。
3.了解分類(龜鱉目、有鱗目和鱷目的主要特征及主要類群)。
第十五章鳥綱
一、考試知識點:
1.恒溫及其意義。
2.鳥類的軀體結構(外形、皮膚、骨骼、肌肉、消化、呼吸、循環(huán)、排泄、神經(jīng)感官等)。
3.分類(二亞綱、三總目、七個生態(tài)類群)及其主要特征,代表動物舉例。
4.鳥類的繁殖及遷徙。
二、考試要求:
1.掌握鳥類各系統(tǒng)與飛翔生活相適應的特征。
2.理解繁殖季節(jié)、繁殖行為、占區(qū)、求偶、筑巢、產(chǎn)卵、孵卵、育雛、早成鳥、晚成鳥、遷徙、越冬區(qū)、繁殖區(qū)、留鳥、候鳥等概念。
3.了解生態(tài)群的劃分與實際意義,即游禽、涉禽、猛禽、攀禽、陸禽和鳴禽等。
第十六章哺乳綱
一、考試知識點:
1.胎生、哺乳及其在演化上的意義。
2.哺乳類的主要特征(外形、皮膚及衍生物、骨骼、肌肉、消化、呼吸、循環(huán)、排泄、神經(jīng)感官、生殖等)。
3.哺乳類各亞綱、主要目的特征、代表動物。
二、考試要求:
1.掌握哺乳類的基本特征及各亞綱的區(qū)別。
2.理解恒溫、胎生、哺乳等概念及其進化意義。
3.了解哺乳動物的分類(原獸亞綱、后獸亞綱的主要特征,真獸亞綱的分目及代表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