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fēng)馬牛不相及”常用來比喻毫不相干的事情。出自于《左傳.僖公四年》。
春秋初期,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一,是聲威大震,中原的諸侯沒有不屈從他的。但南方楚國的國力也在不斷增強,楚王不但不服齊桓公,還要與他抗衡。
公元前656年,齊桓公率領(lǐng)齊、魯、宋、陳等八國軍隊攻打蔡國,蔡侯只好連夜逃往楚國,請求楚國出兵援助。齊桓公看到蔡侯逃往楚國,于是率領(lǐng)率領(lǐng)軍隊長驅(qū)直入向楚國進發(fā)。楚成王接到密報,一面調(diào)集兵將準備同齊國作戰(zhàn),一面派屈完到齊國軍營進行談判。屈完是一位能言善辯的大臣,他對楚國非常忠誠。為了楚國的安危,他只身前往齊國的軍營去見齊國的管仲,責(zé)問他:“你們齊國住在北方,我們楚國住在南方,齊楚兩國相隔這么遙遠,即使馬牛走失不會跑到對方的國境內(nèi)。尤其沒有料想到你們的兵馬,竟然踐踏我們的國土。”屈完鏗鏘有力的言辭,把管仲問得理屈辭窮,無言以對。齊桓公見楚國沒有屈服的意思,于是就把大軍開進楚國的領(lǐng)地內(nèi),楚成王又派屈完前去談判,齊桓公得知楚國早已有所準備,如果用武力討伐楚國,勢必會落個兩敗俱傷,只好同楚國講和,雙方言歸于好,各自撤軍。
宋代著名授國詩人陸游的《短歌行》不有這個典故:“耳邊閑事有何極,正可付之風(fēng)馬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