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jQuery的promise與deferred對象在異步回調(diào)中的作用,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
一、前言
為了讓前端們從回調(diào)的地獄中回到天堂, jQuery 也引入了 Promise 的概念。 Promise 是一種令代碼異步行為更加優(yōu)雅的抽象,有了它,我們就可以像寫同步代碼一樣去寫異步代碼。 jQuery 從1.5版本開始實現(xiàn)了 CommonJS Promise/A 規(guī)范這一重量級方案,不過沒有嚴格按照規(guī)范進行實現(xiàn),有一些API上的差異。
好,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的特性吧( 本文示例基于jquery 1.8版本以上 )。
二、示例
以前寫動畫時,我們通常是這么干的:
$('.animateEle').animate({
opacity:'.5'
}, 4000,function(){
$('.animateEle2').animate({
width:'100px'
},2000,function(){
// 這樣太傷了
$('.animateEle3').animate({
height:'0'
},2000);
});
});
假如這么使用回調(diào)的話,那就太傷了。幸好,還有一些現(xiàn)成的 Promise 解決方案來優(yōu)雅地解決這種問題。
我們看看 jQuery 提供的解決辦法。
var animate1 = function() {
return $('.animateEle1').animate({opacity:'.5'},4000).promise();
};
var animate2 = function() {
return $('.animateEle2').animate({width:'100px'},2000).promise();
};
var animate3 = function(){
return $('.animateEle3').animate({height:'0'},2000).promise();
};
// so easy,有木有,so clear,有木有
$.when(animate1()).then(animate2).then(animate3);
很明顯,更改后的代碼更易懂易讀了。
但是,上面的代碼,有些細節(jié)的東西并沒有透露,一不小心,就容易出錯,得不到我們想要的順序完成動畫的效果。下面讓我們來全面理解 jQuery 提供的 promise 和 deferred 對象的方法,看看到底如何使用。
三、promise和deffered對象方法
promise 對象其實就是 deferred 對象的特例,因為 promise 對象不能更改異步狀態(tài),而 deferred 對象可以。這點在他們的方法設(shè)計上,有著明顯的體現(xiàn)。
1.promise對象方法
通常,對于DOM,動畫,ajax相關(guān)方法,我們都可以使用 promise 方法。調(diào)用 promise 方法,返回的是 promise 對象。可以鏈式調(diào)用 promise 方法。
promise對象常見的方法有三個 : done , fail , then 。
其它的方法就不要去記了, jquery 這里的接口方法太多了,在我看來挺啰嗦的,就跟早期的事件方法綁定一樣, live , delegate , bind ,最終不是都歸為 on 來管了么。
代碼示例,如下:
(1)DOM使用 promise 方法:
var box=$('#box');
box.promise().done(function(ele){
console.log(ele);//jQuery box
});
(2)Ajax使用 promise 方法(默認返回一個 promise 對象,所以可以不必顯式調(diào)用 promise 方法):
$.post('/',{}).done(function(data){
console.log('請求成功');
}).fail(function(){
console.log('請求錯誤');
});
動畫示例已有,就不重復列出了。
2.deferred對象方法
那么Deferred和Promise之間有什么區(qū)別呢?正如你在前面看到的,一個promise就是一個由異步函數(shù)返回的對象。當你想要自己編寫一個這樣的函數(shù)時你需要使用一個deferred。
一個deferred對象能做的和一個promise對象差不多,但是它有兩個函數(shù)來觸發(fā)done()和fail()函數(shù)。
一個deferred對象擁有一個resolve()函數(shù)來處理一個成功的結(jié)果并執(zhí)行與done()相關(guān)的函數(shù)。reject()函數(shù)則用來處理失敗的結(jié)果并執(zhí)行與fail()相關(guān)的函數(shù)。
你可以給resolve()和reject()函數(shù)都提供參數(shù),然后它們都將傳遞給與done()和fail()相關(guān)的回調(diào)函數(shù)。
promise對象沒有resolve()和reject()函數(shù)。這是因為你將promise放到了其他的腳本中并且你也不想promise去resolve或者reject一個promise。
下面是一個關(guān)于deferred的簡單例子。html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擁有id屬性為”result”的空div。
$('#result').html('waiting...');
var promise = wait();
promise.done(result);
function result() {
$('#result').html('done');
}
function wait() {
var deferred = $.Deferred();
setTimeout(function() {
deferred.resolve();
}, 2000);
return deferred.promise();
}
其中,wait()函數(shù)返回了一個promise。它將在2s之后被解析。除了setTimeout之外,異步函數(shù)中所有的東西都能這樣使用,比如 動畫,Web worker等等。wait()函數(shù)中的代碼應該很清晰,我們使用了deferred對象,但是我們返回了一個限制的promise對象。
對于 deferred 對象呢,也就是使用 $.Deferred() 方法,以及 $.when() 等方法創(chuàng)造出來的對象,有如下的常用方法:
resolve , reject , notify ;
done , fail , progress ;
另外還有 promise 、 then 和 always 方法。
之所以這么排版,是因為他們是對應的,也就是說: resolve 方法會觸發(fā) done 的回調(diào)執(zhí)行, reject 會觸發(fā) fail 的回調(diào), notify 會觸發(fā) progress 的回調(diào)。
直接看代碼:
var wait = function(ms) {
var dtd = $.Deferred();
setTimeout(dtd.resolve, ms);
// setTimeout(dtd.reject, ms);
// setTimeout(dtd.notify, ms);
return dtd.promise(); //此處也可以直接返回dtd
};
wait(2500).done(function() {
console.log('haha,師太,你可讓老衲久等了');
}).fail(function() {
console.log('失敗了');
}).progress(function(res) {
console.log('等待中...');
});
我們看到了,上面的代碼中,在 wait 函數(shù)中,返回的是個 promise 對象,而不是 deferred 對象。
要知道, promise 對象是沒有 resolve , reject , notify 等方法的,也就意味著,你無法針對 promise 對象進行狀態(tài)更改,只能在 done 或 fail 中進行回調(diào)配置。所以,你如果這么調(diào)用 wait(2500).resolve() 將會報錯,因為 wait(2500) 返回的是個 promise 對象,不存在 resolve 方法。
但是,這么做,有個好處,我們把 dtd 這個 deferred 對象放在了 wai t函數(shù)中,作為了局部變量,避免了全局的污染;進一步通過 promise 方法,轉(zhuǎn)化 dtd 這個 deferred 對象為 promise 對象,避免了函數(shù) wait 外部可能發(fā)生的狀態(tài)更改(假如我們確實有這個需求)。
比如:
var wait = function(ms) {
var dtd = $.Deferred();
setTimeout(dtd.resolve, ms);
// setTimeout(dtd.reject, ms);
// setTimeout(dtd.notify, ms);
return dtd; //此處也可以直接返回dtd
};
wait(2500).reject().fail(function(){
console.log('失敗了...............');
});
我們在外部更改了 wait 返回的 deferred 對象的狀態(tài),這樣必然觸發(fā)該對象的 fail 回調(diào)函數(shù)。
對于 always 方法,從字面意思上就很容易理解, deferred 對象無論是 resolve 還是 reject ,都會觸發(fā)該方法的回調(diào)。
3.其它共性
此處講講 then 和 $.when 方法的使用。它們對 promise 對象也適用。
$.when 方法接受多個 deferred 對象或者純javascript對象,返回 promise 對象。
then 方法依次接受三個回調(diào),分別為 deferred 對象 resolve , reject , notify 后觸發(fā)的回調(diào),返回一個 promise 對象。注意,必須傳入函數(shù),而該函數(shù)只有返回一個 promise 對象,才能夠讓異步事件按照預期順序來執(zhí)行。
我們來看看最開始的動畫示例代碼, $.when(animate1()).then(animate2).then(animate3) , $.when 方法中接受了一個 animate1 的函數(shù)執(zhí)行結(jié)果,也就是得到了一個 promise 對象,而后的 then 中,則只是接受了一個變量名,這樣得到的結(jié)果是一個匿名的函數(shù)體,而該函數(shù)中返回的是 promise 對象。正好符合了我們對 then 接受參數(shù)的要求。
假如我們把執(zhí)行語句改成: $.when(animate1()).then(animate2()).then(animate3()) ,這樣造成的結(jié)果就是三個動畫同步執(zhí)行了。與 $.when(animate1(),animate2(),animate3()) 無異。
既然 then 是如此要求,那么與 then 方法類似的 done , fail , progress 也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