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實現(xiàn)人類生活的永久幸福而注重生態(tài)的平衡與保護,是當今世界的綠色主題。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中國儒家思想已關注到了此問題。 下面是編輯老師為大家準備的試論儒家倫理思想。
與歷史發(fā)展相伴隨,儒家生態(tài)保護思想逐步實現(xiàn)了邏輯的演進鏈:即從“天人合一”生態(tài)倫理思想核心的確立,到“仁民愛物”生態(tài)保護觀的實施,再到“取物有節(jié)”生態(tài)發(fā)展觀長效機制的保障。
“天人合一”是儒家生態(tài)倫理思想的核心?!疤臁奔醋匀?,“人”即人類。“天人合一”通過賦予天以倫理道德的屬性,達到自然與人的和諧的統(tǒng)一?!按笤?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論語))這里孔子肯定了天和堯的同樣偉大,并認為只有堯才能仿效天,因為堯是人類的最杰出的代表。蘊涵著人與天可以相通,即人與自然可以統(tǒng)一,這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鬃舆€通過對自我一生發(fā)展歷程的自敘,進一步顯示了這一思想。他說:“五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愈矩?!?/P>
(論語)孔子對他七十年的坎坷人生道路作了總結,其中所包含的“天”或“天命”便是貫穿其一生思想和實踐中的靈魂和宗旨。統(tǒng)觀全局,“天命”一詞在這里雖一偶見,但“知天命”卻是孔子一生的追求。正如路德斌指出的“志于學”,‘而立’與‘不惑’,不過是“知天命”的準備階段,而‘耳順’和‘縱心所欲,不愈矩’的境界也不外是‘知天命’之延伸??鬃幽晡迨畷r,對天命還只是“知”,人與天命還被分為兩部分,但在知天命之后,自然便是一個如何與之融合,以求達到最高境界的問題。很明顯,對于“天命”由“知”至“耳順”,“縱心所欲,不愈矩”,以至整個身心與“天命”合而為一,這是一個漸進過程。所以當孔子七十時,其境界便升華,進入終極狀態(tài)。隨心所欲而不逾越“天命”(自然規(guī)律)之規(guī)矩,舉手投足,無非天命流行;身心與天命契合無問,融合為一,無內外之分,無天人之別。這無疑是一種“天人合一”的境界。
孟子進一步發(fā)展了孔子“天人合一”的思想,提出“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胺蚓铀^者化,所存者神,上下與天地同流”((<孟子·盡心上)。孟子從挖掘人的心靈,知曉人的本性,從而知曉天的本質,進而達到“天人合一”。
更多信息請查看哲學范文